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璧肉好若一謂之環。从王。睘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huan2玉环 璧属 古代用作符信 也可作装饰品

  • huan2泛指圆圈形物 如:耳环;门环;避孕环

  • huan2环形的

  • huan2环绕;围绕

  • huan2包围

  • huan2四周;周围

  • huan2旋,转动

  • huan2循环

  • huan2周密

  • huan2长宽相等

  • huan2刀头所着之环

  • huan2环节 指互相关联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

  • huan2近代代数学中的一个概念 环是元素之间具有两种代数运算(通常分别称为加法和乘法)的集,其中加法满足结合律及交换律,乘法满足结合律及关于加法的分配率;这集里还有零元素,它与集里的任何元素相加结果仍是该元素;并且每个元素都有负元素,任何元素与其负元素相加是零元素 如果环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称为“交换环” 以数位元素的环称为“数环” 如,整数的全体或有理数的全体都构成数环

  • huan2古代用以悬㯂以安蚕箔的绳索

  • huan2绳圈 也作=繯繯

  • huan2通=鍰 古重量单位名鍰

  • huan2通=還 回;返回還

  • huan2通=營(ying2)營

  • huan2通=原(yuan2) 宽恕原

  • huan2古地名 1.隋代州名 故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东 2.五代周州名 宋因之,明初降为县 今为甘肃省环县 3.唐代州名 元初废 故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难族自治县

  • huan2姓

  • huan4使退却

IPA国际字符集

カン,ゲン;たまき,めぐる,わ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𠀤音還。

【說文】璧屬也。

【玉篇】玉環。

【爾雅·釋器】肉好若一謂之環。

【註】邊孔適等。

【禮·經解】行步則有環佩之聲。

【註】環取其無窮。

 又【玉篇】繞也。

【正韻】回繞也。

【禮·雜記】小斂環絰。

【疏】環絰是周回纏繞之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環涂七軌。

【註】故書環或作轘,環涂謂環城之道。

 又【周禮·春官·樂師】環拜以鐘鼓爲節。

【註】環,猶旋也。

 又【儀禮·士喪禮】布巾環幅不鑿。

【註】環幅廣袤等也。

 又【釋名】刀本曰環,形似環也。

 又【詩·秦風】游環脅驅。

【傳】游環,靷環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良鼓瑕如積環。

【疏】瑕與環皆謂漆之文理。

 又姓。

【史記·田敬仲世家】環淵之徒七十六人。

【註】楚人孟子傳云:環淵著書上下篇。

【五音集韻】古有楚賢者環淵,後有環齊,撰要略一部。

 又人名。

【左傳·襄十四年】今余命女環。

【註】齊靈公名。

【戰國策】楚王問於范環。

【釋文】環,史作蠉。

 又官名。

【左傳·文元年】且掌環列之尹。

【註】宮衞之官。

【周禮·夏官】環人掌致師,察軍慝,環四方之故。

【註】巡察內外,若環之相循不窮。致師,謂犯敵以誘其出。軍慝,謂敵懷詐潛入我師也。四方有兵戎之故,則環繞而巡之。

 又器名。

【揚子·方言】㯂,宋魏𨻰楚江淮之閒謂之繯。或謂之環。

【註】㯂,絲蠶簿橫也。

 又水名。

【山海經】泰山環水出焉。

 又州名。

【韻會】古朔方鳴沙之地,隋置環州,以大河環曲名焉。又廣南化外,唐開生獠,置環州。

 又【韻會】環玉,國名。又環狗,海外國名。

【山海經】環狗,其爲人,獸首人身。

 又通作圜。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火以圜。

【註】圜形似火,如半環然。

 又通作瑗。

【前漢·五行志】宮門銅瑗。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慣切,音患。

【集韻】卻也。

【周禮·夏官】環人。劉昌宗讀。

 又【韻會】繞也,周迴也。

【前漢·高帝紀】守濮陽環水。

【註】環,音宦,決水以自環守爲固也。又【項羽傳】故因環封之三縣。

【註】繞南皮三縣以封之。環音宦。

 又【韻補】叶胡涓切,音懸。

【馬融·廣成頌】棲鳳鳥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園。納僬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環。

 又叶胡玩切,音換。

【班固·西都賦】徇以離宮別寢,承以崇臺閒館。煥若列宿,紫宮是環。

 又叶熒絹切,音眩。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連閣承宮,馳道周環。陽榭外望,高樓飛觀。長途升降,軒檻曼延。延音衍去聲。


考證:〔【禮·經解】行則有環佩之聲。〕 謹照原文行字下增步字。〔【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火似圜。〕 謹照原文似圜改以圜。 說文(121)

说文解字

璧肉好若一謂之環。[亦見釋器。古者還人以環。亦瑞玉也。鄭注經解曰。環取其無窮止。肉上舊衍也字。]从王。睘聲。[戸關切。十四部。環引伸爲圍繞無端之義。古衹用還。]

叶典

【环】的繁体字。

异体:环 𤪹 𬎜

异体:环 𤪹 𬎜

其他解释

 略說: 西周晚期金文從「玉」,「睘」聲;小篆從「玉」,「瞏」聲。「睘」既用作聲符,亦兼有表意作用,表示「環」是圓形的。本義是玉環、玉璧。

64 字

 詳解: 西周晚期金文從「玉」,「睘」聲或「袁」聲,「睘」、「袁」古形音極近,作為古文字的偏旁,有「睘」、「袁」不分的情況(詳見「袁」字);小篆從「玉」,「瞏」聲。西周早期金文寫作「睘」,「睘」從「罒」從「◎」從「衣」,本義是玉環。後來為了明確字義,在「睘」旁增加意符「玉」,表示以玉製成的環。「睘」既用作聲符,亦兼有表意作用,表示「環」是圓形的。《說文》:「環,璧也。肉好若一謂之環。」「肉」、「好」分別指環的周邊和中間的孔,郭璞注《爾雅》:「邊、孔適等。」即是玉的周邊和璧孔寬度相約就稱之為「環」。

  「環」本義為玉璧,圓形中間有孔,古代多用作符信或裝飾品。《荀子.大略》:「絕人以玦,反絕以環。」楊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絕。」意指古時有罪的臣子會流放到國家的邊境,三年不敢離開,若君主賜予玉環,則可以歸去;若賜予玉玦,則表示不可以離開。後世以「環玦」比喻官員的內召和外貶;參見「玦」。後來泛指圓形中間有孔的東西,如花環、耳環、指環等。又引申作四周、周圍之意。《管子.輕重丁》:「請使天子之吏環封而守之。」這句指請指派天子的官吏在周圍堆土植樹,以守衛都城。亦引申解作循環。《史記.高祖本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三王」即是大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三王之道」指的是這些明君的帝王之道;這句表示古代明君的帝王之道如迴環往復,沒有止息。

  從「環」之外形引申作動詞,表示環繞、包圍之意。《國語.越語上》:「三江環之,民無所移。」韋昭注:「環,繞也。」意指吳江、錢塘江和浦陽江圍繞吳越兩國,兩國的百姓無可遷移。《孟子.公孫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意謂有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城郭,包圍着這座城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金文用作本義。毛公鼎:「玉環」,而番生簋蓋則寫作「玉睘」。

  戰國時,「環」字已有多個詞義。楚簡用作玉器的量詞。《包山楚簡.文書》簡213:「備(佩)玉一環。」秦簡解作環繞。《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21背:「道周環宇,不吉。」「宇」指房屋;表示房屋的四周有道路環繞是不吉利的。

  漢帛書解作循環。《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10行:「可作不作,天稽環周,人反之為客。」意指該動時不動,在天道的循環運行中,人就會重新處於被動地位(參陳鼓應)。漢帛書借「還」為「環」,作環繞之意。《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101行:「取井中泥,以還(環)封其傷。」即是用井中的泥土,包圍傷口。段玉裁注《說文》:「還,今人還繞字用『環』,古經傳祇用『還』字。」故傳世文獻中亦可見「環繞」寫作「還繞」。漢帛書亦多見借「環」為「還」,解作返回義。《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第52行:「獻公之帀(師)襲郭(虢)環(還)。」意指晉獻公的軍隊攻打虢國後回來了。又用作轉移義。《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第278行:「餘(與)燕為上交,秦禍案環(還)歸於趙矣。」意謂(秦國)與燕國成為友好之國,秦國把禍患轉移給趙國。1231 字相關漢字: 玉,睘,瞏,袁,罒,◎,衣,肉,好,玦,宇,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