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綴聯也。象形。凡叕之屬皆从叕。

  • 《字源》指事 以互相连接的笔画表示抽象的连缀意

  • 《漢多》金文從「大」從◎,「大」象正面站立的人形,◎是人形雙手和兩足處的四個小筆畫,疑象人手足皆被綁起來,故有連綴之意,是「綴」的初文。

详细解释
  • zhuo2联缀 也作=綴綴

  • zhuo2短,不足

  • yi3张网貌

  • li4止

  • li4系

  • jue2速

IPA国际字符集

テツ,テチ,ケツ,ゲツ;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 【唐韻】陟劣切,音輟。聮也。

【玉篇】連也。 玉篇(543)

说文解字

綴聯也。[以綴釋叕、猶以絫釋厽也。聯者、連也。]象形。[陟劣切。十五部。]凡叕之屬皆从叕。

叶典

㈠拼音zhuo2。

①连缀。

②短,不足:“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

㈡拼音yi3。张网的样子。

㈢拼音li4。

①止。

②系。

㈣拼音jue2。速。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從「大」從◎,「大」象正面站立的人形,◎是人形雙手和兩足處的四個小筆畫,疑象人手足皆被綁起來,故有連綴之意,是「綴」的初文(徐在國)。

69 字

 詳解: 金文從「大」從四小筆(◎),「大」象人站立張開兩手之形,「叕」字於人形四肢上各加一個小筆畫,疑象人手足被縛繫之形,引申有連綴之意,是「綴」字的初文(徐在國)。《說文》:「叕,綴聯也。象形。凡叕之屬皆从叕。」

  小篆字形略有訛變,已失去「大」形,至楷書更訛變為從四「又」。

  金文用作人名,交君子叕簠:「交君子叕肇乍(作)寶簠。」「交」是國名,「子叕」是交國君主的名字(參陳英傑)。

  西漢金文表示連綴,1968年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銅壺甲頸銘:「蓋(榼)圓四叕(綴),犧尊成壺。」「榼」是盛水或酒的壺,「四綴」意謂壺身有四條紋帶(參王輝)。

  戰國竹簡通假為「餟」,「餟祭」指同時連續祭祀多個神祗。《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簡145:「其謞(號)曰大常行,合三土皇,耐(乃)為四席。席叕(餟)其後,亦席三叕(餟)。」「常行」疑指道路的神祗遊行,「土皇」疑指土地之神。全句意謂大常行與三土皇合起來是四個神祗,所以要擺設四個筵席,每個筵席均在席後進行祭祀,每個筵席連續祭祀大常行、三土皇諸神三次。

  值得一提的,是國學大師章太炎所生兩子四女中,四名女兒分別名為章㸚、章叕、章㠭及章㗊,用的都是冷僻字,學界傳為美談。504 字相關漢字: 大,綴,又,交,榼,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