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囊也。从㯻省。石聲。

  • 《字源》形声

  • 《漢多》甲骨文象囊袋中裝有物品,以繩索綁繫之形。因為「橐」是有底的袋子,所以只需綁繫一端,與「東」、「㯱」、「束」是無底的囊袋,以繩束其兩端有別。

详细解释
  • tuo2袋子

  • tuo2(用袋子)装;敛藏

  • tuo2古代冶炼鼓风用具的外壳装置 又泛指这种用具,如今之风箱

  • tuo2[橐臯]古地名 春秋时为橐臯邑,汉置橐臯县,东汉废,唐为橐臯镇 在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柘臯镇柘

  • du4古邑名

  • luo4[橐駞]即=駱驼駱

IPA国际字符集

シャ,タク,ツ,ト;ふいご,ふくろ,ふご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古文〕𡇈【唐韻】【集韻】𠀤他各切,音拓。

【說文】囊也。

【唐韻】囊無底。

【詩·大雅】于橐于囊。

【毛傳】小曰橐,大曰囊。

【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

 又冶器也。

【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

【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

【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

 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

【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又橐橐,杵聲也。

【詩·小雅】椓之橐橐。

 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

【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𤑺蠡。

 又橐臯,吳地。

【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

【漢書】屬九江郡。

 又【唐韻】章夜切,音柘。義同。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木名。○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說文(121)

说文解字

囊也。[按許云。橐囊也。囊橐也。渾言之也。大雅毛傳曰。小曰橐。大曰囊。高誘注戰國䇿曰。無底曰囊。有底曰橐。皆析言之也。囊者、言實其中如瓜瓤也。橐者、言虛其中以待如木𣝔也。玄應書引蒼頡篇云。橐、囊之無底者。則與高注互異。許多用毛傳。疑當云橐、小囊也。囊、橐也。則同異皆見。全書之例如此。此葢有奪字。又詩釋文引說文。無底曰囊、有底曰槖。與今本絕異。]从㯻省。石聲。[他各切。五部。]

叶典

拼音tuo2

①口袋:负书担~。

②“~驼”即“骆驼”。

③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异体:槖 ,𡇈 𢄿 𢅍

异体:槖 ,𡇈 𢄿 𢅍

其他解释

 略說: 甲骨文象以繩索綁束囊袋之形,本義是囊袋、袋子。

23 字

 詳解: 甲骨文象以繩索綁束囊袋之形,本義是囊袋、袋子。《說文》:「橐,囊也。从㯻省石聲。」段玉裁注:「《大雅》毛《傳》曰:『小曰橐,大曰囊。』」

  甲骨文象囊袋中裝有物品,以繩索綁繫之形。因為「橐」是有底的袋子,所以只需綁繫一端,與「東」、「㯱」、「束」是無底的囊袋,以繩束其兩端有別。《戰國策》高誘注:「無底曰囊,有底曰橐。」

  甲骨文用義有三,表示盛肉食之器具。用作方國名。又是蠹之初文,蠹為害木之蟲,引申有災害之義(參魯實先)。213 字相關漢字: 東,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