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目驚視也。从目。袁聲。詩曰。獨行睘睘。

  • 《字源》会意兼形声 从目,袁声(袁亦表意)……形旁兼声旁袁从又持玉环佩带衣上,为“环”之初文,表睘的源头、声首为袁……本义为玉环,后作环(環)

详细解释
  • 同=瞏瞏

IPA国际字符集

ケイ,ギョウ,セン,ゼン;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 同瞏。俗省。

说文解字

目驚視也。[唐風毛傳曰。睘睘、無所依也。許不从毛者、許說字非說經也。製字之本義則尒。於从目知之。]从目。袁聲。[渠營切。按袁聲當在十四部。毛詩與靑姓韵。是合音也。]詩曰。獨行睘睘。

叶典

拼音qiong2

①“~~”古同“茕茕”,孤独无依,如“独行~~。”

②眼睛直视:“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绝系。”

异体:𦊷

异体:𦊷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從「衣」從「◎」從「目」,「◎」為「圓」的初文,是聲符,象人懷玉,本義為玉環,「睘」是「環」的初文。篆文則从「目」,「袁」聲。

65 字

 詳解: 甲骨未見「睘」字,金文「睘」是「環」的初文,到後來才附「玉」於左側。「睘」從「衣」從「◎」從「目」。「目」有時在衣之上,以標示人首所在之處,「◎」(圓形小圈)是「圓」的初文,是「睘」的聲符,指此人懷於身上的圓形的器物,象衣之當胸處有環也(郭沫若)。而一些字形從「手」,是指以手把弄之,參見「弄」。傳世的青銅器中,便有不少這一類的圓形的並刻有「睘」字的雜器。後來由於有用玉製成的睘,為了清楚表明所指的是玉塊,才有加注「玉」為義符的「環」字。 楚簡「睘」有省去圓環◎之形,說文小篆則從「目」從「袁」,蓋「袁」、「睘」初文實為一字,參見「環」、「袁」、「瞏」。

  金文文例中,「睘」用為「環」,表示玉環,是一種中心有孔的圓形玉壁,如番生簋:「玉睘(環)」;又音同通假作「還」,表示返還,如駒父盨蓋:「四月,睘(還)至于蔡。」意謂四月返回蔡國;又用作人名,如睘卣:「令(命)乍(作)冊睘安尸白(伯)」,「作冊」為史官名,「睘」為人名,「尸伯」是擔當尸的角色的人,「尸」是古代祭祀時,代死者受祭的人,全句意謂命令作冊睘安撫尸伯。

  簡帛文字表示地名,如《清華簡二.繫年》簡19:「大敗衛師於睘」。

  《說文》:「睘,目驚視也。从目,袁聲。《詩》曰:『獨行瞏瞏』。」釋義與金文大異。535 字相關漢字: 衣,◎,目,圓,環,袁,玉,手,弄,瞏,還,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