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飮器也。从皿。亏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yu2盛液体的器皿

  • yu2盛饭的器皿

  • yu2古代田猎阵名

  • yu2量词

  • yu2古地名 1.春秋时晋地 故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大盂 2.春秋时宋地 3.春秋周地 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 4.县名 汉置,中废,隋、唐、宋、明、清至今从汉阳名 今属山西省

  • yu2姓

IPA国际字符集

ウ;はち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字部】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于。

【說文】飯器也。

【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

【史記·滑稽傳】酒一盂。

【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文中子·禮樂篇】刻于盤盂。

 又書名。

【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

【註】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雜家書也。

 又田獵𨻰名。

【左傳·文十年】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

 又草名。

【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又山名。

【山海經】盂山,其隂多鐵,其陽多銅。

 又宋地名。

【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于盂。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又姓。

【左傳】衞有盂黶。

 又與杅通。

【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

【註】杅亦盂也。 左傳(-451)

说文解字

飮器也。[飮大徐及篇、韵、急就篇注作飯。誤。小徐及後漢書注、御覽皆作飮。不誤。木部椲、木也。可屈爲杅者。杅卽盂之假借字。旣夕禮㒳敦㒳杅注。杅盛湯漿。公羊傳。古者杅不穿。何注。杅、飮水器。孫卿子曰。槃圓而水圓。杅方而水方。史記滑稽傳。操一豚蹏、酒一盂而祝。後漢書孝明紀。盂水脯糒而巳。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盌。又曰。盂謂之柯。又曰。盂謂之㯸。河濟之閒謂之䀂?。又曰。孟謂之銚銳。]从皿。亏聲。[羽俱切。五部。]

叶典

拼音yu2

①“~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②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痰~。漱口~儿。

异体:𥁄 𬐟 𬹥

异体:𥁄 𬐟 𬹥

其他解释

 略說: 盂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具。《說文》:「盂,飯器也。从皿亏聲。」

31 字

 詳解: 盂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具。《說文》:「盂,飯器也。从皿亏聲。」甲骨及金文均從于從皿,是一形聲字,于是聲符。不過,于除了是聲符外,其實本義應是「吁氣」的「吁」出的一口氣〔參見「于」字通解〕。其實,於甲骨文中,「于」字簡直像一「竽管」〔管中有一口「吁」氣〕。而此字大概漸省略成為金文中的「于」字的一種較一般「于」為複雜的寫法。今觀甲骨文中的盂字都有以較複雜的于字作為聲符的;而存世金文的「盂」字,雖然絕大多數都簡單地從「于」和「皿」,但我們赫然發現商代「帚小室盂」中也有一個盂字,其中用作聲符的「于」也是寫成較複雜的寫法〔即帶有部份竽管管壁〕。我們的解釋是:「于」字一如「平」、「兮」、「可」、「乎」、「号」等諸字一樣,都與人的呼吸氣息有關,故其於遠古的本義是「吁氣」,但後來因被借作虛字的「于」,並久借不還,後來乃有需要分階段於已被混淆的「于」字的基礎上加注義符,因而先後產生「吁」、「竽」、「盂」等字。而「帚小室盂」中較複雜的盂字,反映了「竽」也曾被假借作「盤盂」意義的器皿,因而要以「皿」作為類首,而成為一罕見的盂字。

  最後,「馬王堆‧戰國縱熿家書」中即曾有「盤盂」寫作「盤竽」者,是竽通作盂的又一側證。參見、「子」、「竽」。515 字相關漢字: 吁,于,皿,平,兮,可,乎,号,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