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語也。从言。炎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tan2对话;谈论

  • tan2言论;主张

  • tan2恬淡;平淡

  • tan2戏谑;嘲弄

  • tan2称颂人之美德,使其名誉远扬

  • tan2姓

IPA国际字符集

ダン,タン;かたる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藍切,𠀤音郯。

【說文】語也。

【徐曰】談者,和懌而悅言之。

【廣韻】談話,言論也。

【公羊傳·閔二年】魯人至今以爲美談。

【禮·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

【史記·滑稽傳】談言微中。

【晉書·阮修傳】王衍當時談宗。

 又【玉篇】戲調也。

【詩·小雅】不敢戲談。

 又手談。

【續博物志】王中郞以圍碁爲坐隱,或亦謂之爲手談。

 又縣名。

【南齊書·州郡志】談縣屬益州始康郡。

 又蠻州名。

【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談州。

 又姓。

【蜀錄】漢有征東將軍談巴。

 又【正韻】亦作譚。詳譚字註。

 又【韻會小補】叶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李尹桑。蕭彭祖,屈宗談。 說文(121)

说文解字

語也。[談者、淡也。平淡之語。]从言。炎聲。[徒甘切。八部。]

叶典

【谈】的繁体字。

异体:谈

异体:谈

其他解释

 略說: 從「言」,「炎」聲,本義為對話、談論。

19 字

 詳解: 從「言」,「炎」聲,本義為對話、談論,側重表現關係對等地談話。「談」現知較早字形出現於戰國晚期,雖不同地域文字帶有地方特色,但總體差別不大。《說文》:「語也。从言,炎聲。」段玉裁注:「語也。談者,淡也。平淡之語。从言炎聲。」先秦文獻用其本義,如《孟子·離婁下》:「無與立談者。」《詩·小雅·節南山》「憂心如惔,不敢戲談」亦用其本義。宋詞「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頬」(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也用「談」之本義。

  「談」也可用作名詞表示言論,主張。如《荀子·儒效》:「慎、墨不得進其談。」《論衡·本性》:「詼諧劇談,甘如飴蜜,未必得實。」

  「談」另可引申為稱頌,如《韓非子·孤憤》:「學士為之談也」;也可由段注「平淡之語」引申出恬淡、平淡之義,如《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五正》:「談臥三年以自求也」。354 字相關漢字: 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