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誹也。从言。幾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ji1讥刺;谴责

  • ji1进谏;规劝

  • ji1稽查;盘问

IPA国际字符集

キ;そしる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𠀤音機。

【說文】誹也。

【增韻】誚也。

【左傳·隱元年】稱鄭伯譏失敎也。

【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微文刺譏,貶損當世。

 又【廣雅】問也。

【增韻】伺察也。

【禮·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註】譏,呵察也。

 又【廣雅】諫也。

【玉篇】嫌也。

【廣韻】譴也。

 又官名。

【金史·百官志】譏察使掌譏察姦僞。

 又【韻會】通作幾。

【周禮·地官·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註】猶幾謂無租稅,猶苛察不令姦人出入。 說文(121)

说文解字

誹也。[譏誹曡韵。譏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引伸爲關市譏而不征之譏。]从言。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叶典

【讥】的繁体字。

异体:讥

异体:讥

其他解释

 略說: 從「言」,「幾」聲。本義是批評、譴責。

19 字

 詳解: 從「言」,「幾」聲。本義是批評、譴責。《說文》:「譏,誹也。从言,幾聲。」段玉裁注:「譏、誹曡韵。譏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又《廣雅.釋言》:「譏,譴也。」如《左傳.隱公元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史記.游俠列傳》:「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世云。」張守節正義:「譏,非言也。」

  「譏」後引申表示譏諷、嘲笑。如北宋孔平仲〈寄從道〉:「斑然武而文,譏罵舌若刀。」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

  「譏」也表示勸諫。如《楚辭.天問》:「殷有惑婦何所譏?」王逸注:「譏,諫也。」「惑婦」指妲己。《漢書.賈誼傳》:「是時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繫長安獄治,卒亡事,復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譏」表示稽查、盤問。《廣雅.釋詁二》:「譏,問也。」如《孟子.公孫丑上》:「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譏而不征」意謂(關卡)只是盤問而不徵收稅。又如《禮記.王制》:「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473 字相關漢字: 言,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