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語也。一曰謀也。从言。義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yi4言谈;谈论

  • yi4谋虑,谋议

  • yi4评论是非

  • yi4非议;指责

  • yi4主张;意见

  • yi4选择;斟酌

  • yi4比拟

  • yi4乐器变换声音细大清浊,使之和谐

  • yi4古代文体的一种 用以论事说理,陈述自己的意见 如:奏议;驳议

  • yi4通=俄(e2) 倾斜俄

  • yi4通=訛(e2) 诈称;敲诈訛

IPA国际字符集

ギ;はかる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宜寄切,音義。

【說文】語也。

【徐曰】定事之宜也。

【廣雅】言也,謀也。

【廣韻】評也。

【正韻】謪也。

【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書·周官】議事以制。

【禮·曲禮】公事不私議。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

【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

【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

【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

【鄭註】議猶擇也。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尸,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

【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八辟麗邦法,附𠛬罰。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

【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

【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又司議郞。

 又通作𧧼。詳前𧧼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義平聲。謀度也。

【詩·小雅】或出入風議。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叶牛何切,音俄。

【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庸叶東,議叶禾。

 【說文】本作𧭖。


考證:〔【易·節象】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 謹照原文度數改數度。 說文(121)

说文解字

語也。[上文云論難曰語。又云語、論也。是論議語三字爲與人言之稱。按許說未盡。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至於詩言岀入風議、孟子言處士横議、而天下亂矣。]一曰謀也。[韵會引有此四字。]从言。義聲。[當云从言義、義亦聲。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叶典

【议】的繁体字。

异体:议 ,

异体:议 ,

其他解释

 略說: 「議」從「言」,「義」聲。段玉裁認為「義」聲原則上帶有合適的意思,因此「議」字的本義是合適的言談。

49 字

 詳解: 「議」從「言」,「義」聲。段玉裁認為「義」聲原則上帶有合適的意思,因此「議」字的本義是合適的言談。《說文》云:「議,語也。从言,義聲。」段玉裁注云:「議者,誼也。誼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謂議。」言下之意,「議」有「誼」的意思,「誼」則指人所適合做的事。因此「議」的本義就是「言得其宜」的意思。另外,劉鈞杰以「言」、「議」為同源詞,可備一說。

  甲骨文並沒有「議」字。金文中「議」借為「儀」,左行議率戈:「左行議(儀)率戈」,李學勤、鄭紹宗認為「行儀」是一種儀仗隊伍的名稱。

  傳世文獻中多用「議」之本義,如《呂氏春秋.懷寵》:「凡君子之說也,非苟辨也;士之議也,非苟語也,必中理然後說,必當義然後議。」後又從言談引申出謀劃、品評是非等意思,如議決、評議等。

  參見「義」。337 字相關漢字: 言,義,誼,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