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欑也。從木。必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bi4古代兵器的柄 也泛指器物的柄

  • bi4刺

  • bi4弓檠 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

  • bi4偶

  • bie2拗

  • bie2戾

  • bie2手㧙物

IPA国际字符集

ビチ,ベチ,ヒ,ヒツ,ヘツ;え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韻會】𠀤兵媚切,音祕。柲攢也。

【廣韻】戟柄。

【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

【左傳·昭七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

 又檠也。

【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

【詩·秦風】竹閉緄縢。作閉。

 又【廣雅】丘上有木曰柲丘。

 又【唐韻】𤰞吉切,音必。又【集韻】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𠀤音弼。義𠀤同。或作鉍。

 又毗必切,音邲。偶也。

 又【廣韻】鄙密切,音筆。柄也。

 又【廣韻】蒲結切,音蹩。支柄。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檠曰柲。〕 謹按考工記無弓檠曰柲之文,今改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 廣雅(232)

说文解字

欑也。[欑各本誤從手。葉本誤從イ。今正。此卽下文積竹杖也。考工記。廬人爲廬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注云。柲猶柄也。按戈戟矛柄皆用積竹杖。不比他柄用木而已。殳則用積竹杖而無刃。柲之引伸爲凡柄之偁。左傳。剝圭以爲戚柲。戚柄不用積竹。]從木。必聲。[兵媚切。古音在十二部。]

叶典

㈠拼音bi4。

①兵器的柄;亦泛指器物的柄:“戈~六尺有六寸。”

②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弓矢之新沽功……有~。”

③刺。

④偶。

㈡拼音bie2。

①拗。

②戾。

③手推物。

异体:䪐

异体:䪐

其他解释

 略說: 甲骨文象古代兵器的柄,是「柲」的表意初文。

21 字

 詳解: 甲骨文象古代兵器的柄,是「柲」的表意初文。金文加上聲符「八」,作「必」,參見「必」。後因「必」被借用,又在「必」的基礎上加上「木」旁,寫作「柲」。(郭沫若、裘錫圭)

  甲骨文讀為「毖」,表示鎮撫。如《合集》4283:「乎(呼)或往柲(毖)沚。」「沚」是國族名或地名,「毖沚」就是對沚人加以敕戒鎮撫的意思。又讀為「比」,表示及、至、臨近。如《合集》23064「大事柲(比)酒」,意謂到酒祭時或臨近酒祭時舉行大規模祭祀。(參裘錫圭)

  《說文》:「柲,欑也。从木,必聲。」古書中的例子如《左傳.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剝圭以為鏚柲,敢請命。」杜預注:「鏚,斧也;柲,柄也。破圭玉以飾斧柄。」又如《周禮.考工記.廬人》:「廬人為廬器,戈柲六尺有六寸。」320 字相關漢字: 八,必,木,毖,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