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详细解释
  • e2讹误;差错

  • e2感化

  • e2谣言

  • e2动

  • e2讹诈;恫吓

  • e2书法用语

IPA国际字符集

カ,ガ;なまる,あやまる,なまり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𠀤音囮。

【玉篇】與譌同。僞也,謬也,舛也。

【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傳】訛,僞也。

【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𠀤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

【註】世以妖言爲訛。

【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

【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

【書·堯典】平秩南訛。

【傳】訛,化也。

【史記·五帝紀】作南譌。

【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

【讀書通】又通作僞。

【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

【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

【詩·小雅】或寢或訛。

【傳】訛,動也。

【韓詩】作譌。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又獸名。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又蛇名。

【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

【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

【註】野火也。

【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

【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說文(121)

叶典

【讹】的繁体字。

异体:讹

异体:讹

其他解释

 略說: 「訛」從「言」,「化」聲,表示虛假、錯誤。

21 字

 詳解: 「訛言」即「謠言」,指沒有事實根據、虛假、謠傳的話。「訛」異體作「譌」,《說文》:「譌,譌言也。从言,為聲。《詩》曰:『民之譌言。』」今本《詩經.小雅.沔水》作「民之訛言」。金文讀作「偽」,表示虛偽,中山王方壺:「詆郾(燕)之訛(偽)」,訶責燕國禪讓之偽(參張政烺)。134 字相關漢字: 言,化,譌,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