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縛也。从囗木。凡束之屬皆从束。

  • 《字源》指事 像两头用绳索扎住的橐(橐无底,所以盛物时要扎住两头),是“束”字的初文,也是“橐”字的初文……本义是系,捆

  • 《漢多》甲金文象束縛囊橐(即袋子)兩端之形,本義是束縛。

详细解释
  • shu4捆缚 如:束发;束带;束手束脚

  • shu4量词 1.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2.十个器物 3.布五匹

  • shu4聚集;敛缩

  • shu4窄狭

  • shu4收拾;整理

  • shu4聚集成一条的东西 如:光束;电子束

  • shu4姓

  • shu4约束;束缚 如:束身自爱

IPA国际字符集

ソク,ショク,シュ;たば,つか,たばねる,つかねる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𠀤音㑛。

【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

【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

【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

【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

【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

【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𠀤音戍。約也。

【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

【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叶所律切,音率。

【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从木从口,與朿別。 說文(121)

说文解字

縛也。[糸部曰。縛、束也。是爲轉注。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从囗木。[囗音韋、回也。詩言束薪、束楚、束蒲、皆囗木也。書玉切。三部。]凡束之屬皆从束。

叶典

拼音shu4

①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之高阁。~手无策。

②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③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

④控制,限制:~身。无拘无~。

⑤事情的结末:收~。结~。

⑥姓。

异体:𤙨

异体:𤙨

其他解释

 略說: 甲金文象束縛囊橐(即袋子)兩端之形,本義是束縛。

24 字

 詳解: 甲金文象束縛囊橐(即袋子)兩端之形,本義是束縛。《說文》:「束,縛也。从囗木。凡束之屬皆从束。」

  「束」、「東」是一字之分化,皆象束綁囊橐兩端之形。後於囊橐中間加一橫畫分化出「東」字。甲骨文「束」即有讀作「東」,表示東方。而金文「束夷」亦當讀作「東夷」。金文除上承甲骨文字形外,還有另一種字形,象斜畫交縛之形,一說象縛木、柴薪之形,亦會捆縛之意。

  金文用作單位詞,表示一束,乃束縛義之引申,不其簋:「易(賜)女(汝)弓一、矢束。」又用作族氏名。224 字相關漢字: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