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繒也。从巾。白聲。凡帛之屬皆从帛。

  • 《字源》会意兼形声 从巾,从白,白亦声。本义是丝织品的总称

详细解释
  • bo2丝织物的总称

  • bo2币帛;束帛 用于聘问或祭祀的缯帛 帛五匹为束

  • bo2指帛书

  • bo2草名

  • bo2星名

  • bo2通=白(bai2)白

  • bo2姓

IPA国际字符集

ハク,ビャク;きぬ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字部】 【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薄陌切,𠀤音白。

【說文】繒也。

【廣韻】幣帛。

【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

【書·堯典】五玉三帛。

【傳】三帛,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元,附庸之君執黃。

【周禮·春官·典命註】帛,如今璧色繒也。

【左傳·閔二年】衞文公大帛之冠。

【註】大帛,厚繒。

【後漢·鄧后紀】必書功於竹帛。

【註】帛謂縑素。

 又執帛,官名【前漢·曹參傳】乃封參爲執帛。

【註】張晏曰:執帛,孤卿也。或曰楚官名。

 又草名。

【爾雅·釋草】帛似帛,華山有之。

【疏】華山有草,葉似帛者,因以名云。

 又姓。

【神仙傳】吳有帛和。

【水經注】瀍水西有帛仲理墓。

 又叶僕各切,音薄。

【禮·禮運】以烹以炙,以爲醴酪。治其絲麻,以爲布帛。

【又】疏布以羃,衣其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


考證:〔【爾雅·釋草】帛似帛,華山有之,【疏】華山有草,葉似帛者,因名帛草。〕 謹照原文因名帛草改因以名云。 說文(121)

说文解字

繒也。[糸部曰。繒、帛也。聘禮、大宗伯注皆云。帛、今之璧色繒也。]从巾。白聲。[旁陌切。古音在五部。]凡帛之屬皆从帛。

叶典

拼音bo2丝织品的总称:布~。~书。~画。化干戈为玉~(喻变争斗为友善)。竹~(指书籍)。简蠹~裂(书坏了)。

异体:𪽾 𬐃 ,𬥝

异体:𪽾 𬐃 ,𬥝

其他解释

 略說: 從「巾」從「白」,「白」亦是聲符,本義為白色的絲織物。

27 字

 詳解: 從「巾」從「白」,「白」亦是聲符,本義為白色的絲織物。《說文》:「帛,繒也。從巾,白聲。凡帛之屬皆从帛。」段玉裁注:「〈聘禮〉、〈大宗伯〉注皆云:『帛,今之璧色繒也。』」徐灝箋:「帛者,縑素之通名。璧色,白色也,故从白。引申為雜色繒之偁。」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6842:「才(在)帛。」金文用作本義,指絲織品,九年衛鼎:「舍(捨)矩姜帛三兩」,指給予矩的妻子三兩帛。又可通假作「白」,九年衛鼎:「帛(白)轡乘」,唐蘭認為指的是「四匹馬的白色的繮繩」。又如九年衛鼎:「帛(白)金一反(鈑)」,古人稱銀為白金,這裏即指一塊銀餅。

  典籍中亦有「帛」通假為「白」的例子,如《禮記.玉藻》:「大帛不緌。」鄭玄注:「帛當為白,聲之誤也。大帛,謂白布冠也。」按俞樾《雜纂》:「白與帛,古字通。」參見「白」。

  古璽文中「帛」用為姓氏,《通志.氏族略五》:「帛,《姓苑》云:『吳郡人。漢武威將軍帛敞,後漢有帛宜。』《神僊傳》有帛和,晉有高僧帛道佺。」423 字相關漢字: 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