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南夷國。从邑。庸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yong1古国名 1.汉南国 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东 2.周武王灭商后,三分京师之地,自纣城(朝歌)以南的地方称鄘,使管叔监殷于此 故城在今河南省新乡市西南

  • yong1通=墉 城墉

  • yong1姓

IPA国际字符集

ヨウ,ユ;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𠀤餘封切,音庸。

【說文】南夷國也。

 又【集韻】紂畿內地名。互詳前邶字註。又城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宋城舊鄘。

【註】舊鄘,故城也。

 又姓。

【正字通】鄘國絕,子孫因氏。 說文(121)

说文解字

南夷國。[牧誓有庸蜀。左傳文十六年。庸人率羣蠻以叛楚。楚滅之。杜曰。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按二志漢中郡皆有上庸縣。今湖北鄖陽府竹山縣東四十里有故上庸城。尚書庸地在漢水之南。南至江尚遠。僞傳云在江南、非也。今字庸行而鄘廢。於詩風之邶庸作鄘。皆非也。又按南夷國當作漢南國。]从邑。庸聲。[余封切。九部。]

叶典

拼音yong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异体:

异体: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以「𩫖」表示「鄘」。後寫作「鄘」,從「邑」,「庸」聲。「鄘」是商周時代的少數民族,春秋時為楚國所滅。

52 字

 詳解: 金文以「𩫖」表示「鄘」。如[炏乂]作周公簋:「易(賜)臣三品:州人、重人、𩫖人。」後寫作「鄘」,從「邑」,「庸」聲。

  「鄘」是商周時代的少數民族,春秋時為楚國所滅。《說文》:「鄘,南夷國。从邑,庸聲。」古書中多寫作「庸」,如《左傳.文公十六年》:「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秦人、巴人從楚師。群蠻從楚子盟,遂滅庸。」

  「鄘」也是周代的諸侯國。周武王滅商後,把商朝故都分為三個封地。朝歌南面的地方為鄘,命管叔於此監視殷遺民。地望在今河南汲縣以北。《水經注.淇水》:「武王以殷之遺民封紂子武庚于茲邑,分其地為三,曰邶、鄘、衛,使管叔、蔡叔、霍叔輔之,為三監。」《詩》十五國風中的「鄘風」即為此地民謠。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邶》、《鄘》、《衛》。」

  「鄘」可通「墉」,表示城牆。如《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六月庚午,宋城舊鄘及桑林之門而守之。」387 字相關漢字: 𩫖,邑,庸,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