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無尾也。从尾。出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qu1无尾

  • qu1短

  • qu1弯曲;曲折

  • qu1屈服;屈从

  • qu1委屈;冤屈

  • qu1强迫

  • qu1短亏;亏损 如:理屈词穷

  • qu1断绝

  • qu1穷困;困窘

  • qu1集中;聚积

  • qu1交错陈列

  • qu1收治;治理

  • qu1邀请

  • qu1郁

  • qu1轧

  • qu1量词 相当于“个”、“块”

  • qu1古邑名 春秋晋地 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 qu1姓

  • jue2枯竭,穷尽

  • jue2固执 后作=倔倔

  • jue2高起,突起 后作=崛崛

  • que4[屈狄]也作“=𦁐狄” 古代贵妇人的一种服装𦁐

  • ju2[狂屈]理性颠倒失常

IPA国际字符集

クツ,ケツ;かがむ,かがめる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尸字部】

〔古文〕𡕜𡲶【廣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𠀤音詘。

【說文】無㞑也。从㞑出聲。又曲也,請也。又【增韻】鬱也,軋也。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孟子】威武不能屈。

 又作絀。

【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

【註】猶屈伸也。

 又通作詘。

【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勿切,音掘。竭也,盡也。

【前漢·食貨志】賈誼曰: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與詘絀𠀤通。

 又與倔通。倔彊,梗戾貌。

【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

【師古曰】不柔服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九勿切,音𠜾。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

【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又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又屈侯,複姓。

 又大屈,弓名。

【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又【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𠀤音闕。

【歐陽修·程文𥳑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又與絀通。

【禮·玉藻】君命屈狄。

【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

【周禮】作闕翟。

 又叶居詣切,音計。

【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周禮(25)

说文解字

無尾也。[韓非子曰。鳥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高注淮南云。屈讀如秋雞無尾屈之屈。郭注方言隆屈云。屈尾。淮南屈奇之服。許注云。屈、短也。奇、長也。凡短尾曰屈。玉篇巨律切。玄應書、廣韵衢勿切。今俗語尙如是。引伸爲凡短之偁。山短高曰崛。其類也。今人屈伸字古作詘申。不用屈字。此古今字之異也。鈍筆曰掘筆。短頭船曰撅頭。皆字之假借也。]从尾。出聲。[九勿切。十五部。按九勿當作衢勿乃合。俗分?屈爲二字。不知屈乃?之隷變]

叶典

拼音qu1

①使弯曲,与【伸】相对:~曲。~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②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③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④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⑤姓。

异体:𡕜 𡲒 𡲬 𡲶 𣮈

异体:𡕜 𡲒 𡲬 𡲶 𣮈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從「尾」,「出」聲,與小篆構形相同。從「尾」為意符,本義是無尾或短尾(許慎、段玉裁)。

45 字

 詳解: 金文、小篆從「尾」,「出」聲,「屈」的本義是無尾或短尾,音「掘」,這一古義,在以北京話為主的官話(普通話)中已難求得,但在粵語中仍鮮活地保留下來。查鉛筆寫鈍了,粵人稱之為「屈」。《南齊書.王僧虔傳》:「大明世,常用掘筆書」。《太平御覽》卷五二引《幽明錄》:「乘掘頭舟過水。」「掘頭舟」指短頭船(裘錫圭)。而「屈擂槌」指不鋒利的研物的槌子,比喻言語粗魯莽撞,使人聽了心裡不舒服,猶如使勁地把鈍的木杵搗在米上。又粵語「屈尾貓」或「屈尾狗」即指沒有尾巴或尾巴斷掉一截的貓和狗,而廣東順德地方更有「屈尾龍拜山」的傳說。《抱朴子.仙藥》:「又千歲燕,其窠戶北向,其色多白而尾掘。」

  引而申之,首尾不全亦稱「屈」,粵語「屈頭巷」,即指不能通往另一邊的路;「窟」字從穴從屈,表示屈頭的洞穴,不能通往對面,其中「屈」既標音又表義。「屈頭掃把」,「屈頭」表示掃把的散穗(即掃帚頭)因長久使用而脫落,好像沒有帚頭似的,一說「屈」通作「𩑡」,表示秃而無髮,即是秃頭掃把之意。

  《說文》:「屈,無尾也。从尾出聲。」段玉裁注:「高注《淮南》云:『屈讀如秋雞無尾屈之屈』。郭注《方言》『隆屈』云:屈尾。《淮南》『屈奇之服』,許注云:屈,短也。奇,長也。凡短尾曰屈。」

  「屈」又有曲義,《玉篇.出部》:「屈,曲也。」扭曲事實即有冤屈,故引申有委屈之意。粵語「屈尾十」,表示轉瞬間便有所改變,「屈」也是取屈曲之意,因為動物轉身,尾巴便會屈曲,表示一轉身即改變主意,強調時間之短暫。

  秦簡文字所從之「尾」或省為「尸」,為小篆所本。金文用作姓,楚屈子赤角簠蓋:「楚屈子赤角朕(媵)仲嬭璜飤𠤳(簠)。」《廣韻.物韻》:「屈,姓,楚有屈平。」《通志.氏族略三》:「屈氏,羋姓,楚之公族也。莫敖屈瑕食邑於屈,因以為氏。三閭大夫屈平,字原,其後也。」又用作楚國月名。761 字相關漢字: 尾,出,掘,窟,𩑡,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