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从邑。者聲。周禮。歫國五百里爲都。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du1古代指有先君宗庙的城邑

  • du1大城市

  • du1首都,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

  • du1国

  • du1建都

  • du1下邑

  • du1古代行政区划名 1.夏制,十邑为都 2.周制,四县为都 3.四乡为都 4.十州为都 5.宋元明清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

  • du1汇聚;聚集

  • du1水停聚的地方

  • du1居

  • du1藏

  • du1总,总共

  • du1大

  • du1美盛

  • du1唐末藩镇亲军的称号

  • du1唐、宋军队的编制单位

  • du1对吏役的称呼

  • du1於

  • du1叹词 表示赞美,相当于“啊”

  • du1量词相当于“场”、“次”

  • du1象声词

  • du1小木桩 也称“椴”

  • du1姓

  • dou1副词 1.全,全部 2.起强调语气的作用 3.相当于“已经”

IPA国际字符集

ツ,ト,チョ;みやこ {"JIS包摂規準・UCS統合規則": ["都"]}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古文〕𨛷【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𠀤音闍。

【廣韻】天子所宮曰都。

【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

【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

【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又【正韻】美也,盛也。

【詩·鄭風】洵美且都。

【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又歎美之辭。

【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又【正韻】居也。

【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又【廣韻】總也。

【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

【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又【字彙補】水所聚也。

【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又姓。

【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又【集韻】張如切,音猪。與豬通。

【書·禹貢】大野旣豬。

【又】被孟豬。

【史記·夏本紀】旣豬作旣都,孟豬作明都。


考證:〔【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註】凡邑有先君之廟曰都,無曰邑。〕 謹按所引註是莊二十八年左傳,非隱元年註,今照左傳原文改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唐韻(751)

说文解字

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左傳曰。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周禮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載師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大宰八則注曰。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耼畢原之屬在畿內者。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按據杜氏釋例。大曰都。小曰邑。雖小而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又按左氏言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許改云有先君之舊宗廟。則必如晉之曲沃故絳而後可偁都。恐非左氏意也。左氏與周官合。]从邑。者聲。[當孤切。五部。]周禮。歫國五百里爲都。[此周禮說也。周禮載師注引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爲郊。二百里爲州。三百里爲野。四百里爲縣。五百里爲都。大宰注曰。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叶典

㈠拼音du1。

①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②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

③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④总:~为一集。

⑤居:“~卿相之位”。

⑥古代称头目、首领。

⑦姓。

㈡拼音dou1。

①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②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不动。

㈢【嘟】的二简字。

异体:都 𨛷 𨜁 𨜞 𨟞

异体:都 𨛷 𨜁 𨜞 𨟞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從「者」從「邑」,「者」是聲符。本義是都城。

24 字

 詳解: 金文表示城邑、都城,㝬鐘:「撲伐厥都。」齊侯鎛:「民人都啚(鄙)」。陳夢家:「鄙當為都城之外居住的地區,聚若干小邑而成。」

  《說文》:「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从邑者聲。《周禮》:『距國五百里爲都。』」101 字相關漢字: 者,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