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說也。从口。㠯聲。

  • 《字源》形声 从口,㠯声

  • 《字源》异体 臺

详细解释
  • yi2我

  • yi2何;什么

  • yi2喜悦 后作=怡怡

  • yi2养

  • yi2脱落

  • yi2陶制的一种容器 后作=瓵瓵

  • yi2姓

  • tai2[三台]星名 后代用来比喻三公

  • tai2敬辞 用来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行为

  • tai2春秋鲁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 tai2鱼名 背上有黑的花纹 后作=鮐鮐

  • tai2量词 如:一台戏;一台拖拉机

  • tai2台湾省的简称 如:港、台同胞

  • tai2=臺、=檯、=颱的简化字臺

  • tai1地名 “台州”的简称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北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市 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 tai1用同=胎胎

  • si4通=嗣 继承嗣

  • si4通=始(shi3) 开始,起头始

IPA国际字符集

ダイ,タイ,イ,シ,ジ;うてな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又《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又《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魯之閒曰台。又《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𠀤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

说文解字

說也。[台說者、今之怡悅字。說文怡訓和。無悅字。今文尙書。舜讓于德不台。見漢書王莽傳、班固典引。而五帝本紀本之作舜讓于德不台懌。自序曰。唐堯遜位、虞舜不台。惠之早霣、諸吕不台。皆謂不爲百姓所悅也。古文禹貢。袛台德先。鄭注。敬悅天子之德旣先。]从口。㠯聲。[与之切。一部。按湯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皆云如台。殷本紀皆作柰何。釋詁台予同訓我。此皆以雙聲爲用。何予台三字雙聲也。]

叶典

㈠拼音tai1。此处无繁体字

①姓。

②用于地名:台州、天台山(均在浙江)

㈡拼音tai2【臺】的简体字

①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

②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

③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④量词:一~戏。

⑤台湾省的简称:~胞。~币。

⑥姓。

㈢拼音tai2【檯】的简体字家具类:桌子及类似的东西:写字台,梳妆台,操作台。

㈣拼音tai2【颱】的简体字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㈤拼音yi2

①我:《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②何:《书·高宗肜日》:“乃曰其如台”。

③古通“怡”,喜悦:《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异体:

㈢檯

㈡臺

㈣颱 㣍 𠘭 𡐬 𬨚

异体:

㈢檯

㈡臺

㈣颱 㣍 𠘭 𡐬 𬨚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從「口」,「㠯」聲,「台」與「㠯」(「以」)音義同,故陳夢家曰:「『台』者『以』之孳乳字也,東周金文始增口為台。」金文用作虛詞。

66 字

 詳解: 金文從「口」,「㠯」聲,「台」與「㠯」(「以」)音義同,故陳夢家曰:「『台』者『以』之孳乳字也,東周金文始增口為台。」

  金文表示用以,王孫鐘:「用匽台(以)喜」。參見「以」。

  金文「台」字與後世「臺」字的簡體無關,是同形字。

  「台」字始見於春秋金文,金文中「台」的用法與「以」相同,「台」之口形戰國時訛變與「心」形近。

  《說文》以「台」為「怡」之本字,釋「台」之本義為怡悅。《說文》:「台,說也。从口㠯聲。」段玉裁注:「台說者,今之怡悅字。」221 字相關漢字: 口,㠯,以,臺,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