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逐也。从攴。方聲。凡放之屬皆从放。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fang4驱逐;流放 指古代官府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

  • fang4舍弃;废置

  • fang4免去

  • fang4恣纵;不拘束 如:豪放;旷放

  • fang4汉字书法用语之一

  • fang4逃逸

  • fang4散失;散落 如:放失;放绝

  • fang4散放 如:放学;放工

  • fang4释放

  • fang4开;行(船)

  • fang4发出;发射 如:放枪;放光;放冷箭

  • fang4(花)开放 如:百花齐放

  • fang4出示(榜)

  • fang4发放 如:放账;放饷

  • fang4扩展 如:放大;放宽

  • fang4搁置;放下 如:存放

  • fang4显露;摆出

  • fang4有;具有

  • fang4安置;安排 如:下放基层

  • fang4加进去 如:菜里多放点酱油

  • fang4撂倒;使倒下

  • fang4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 fang4介词 相当于“教”、“使”

  • fang3仿效;模拟

  • fang3依据

  • fang3至;到

  • fang3姓

  • fang1通=方 1.并船 2.副词 正;当方

IPA国际字符集

ホウ,ボウ;はなす,はなつ,はなれる,おく,ほしいまま,ゆるす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字部】

〔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𠀤甫妄切,音舫。

【說文】逐也。

【小爾雅】棄也。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疏】放逐。

【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

【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

【疏】據我釋之,則云放。

 又【禮·曲禮】毋放飯。

【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

【註】放,縱也。

 又【論語】隱居放言。

【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又【孟子】如追放豚。

【趙岐註】放逸之豕。

 又【博雅】妄也。

【玉篇】散也。

【增韻】肆也,捨也。

【正韻】廢也。

 又【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𠀤音昉。同倣。學也。

【玉篇】比也。

【類篇】效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

【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又【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註】放,猶依也。

 又【孟子】放乎四海。

【趙岐註】放,至也。

 又【集韻】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

【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

 【說文】从攴作放。放字原从攴作。


考證:〔【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與肆章。〕 謹照原文與改以。 說文(121)

说文解字

逐也。从攴。方聲。[甫妄切。十部。]凡放之屬皆从放。

叶典

拼音fang4

①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了。~胆。~诞。~任。~肆。~歌。~怀。豪~。释~。

②散:~工。~假。~学。~晴(阴雨后转晴)。

③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牧。~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④驱逐到远方去:~逐。~黜。流~。

⑤到基层去:~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

⑥发出:~电。~毒。~光。发~。

⑦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债。~贷。

⑧扩展:~大。~宽。

⑨花开:百花齐~。心花怒~。

⑩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一~。存~。~弃。~心。~置。

⑾至:~乎四海。摩顶~踵。

异体:

异体: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從「攴」,「方」聲,與小篆形同。構形初義不明,可表示倣效、依據、放逐、放棄、放縱等義。

45 字

 詳解: 金文從「攴」,「方」聲,與小篆形同。構形初義不明。

  金文表示倣效,中山王方壺:「有純德遺訓,以陀(施)及子孫。用朕所放(倣)。」《廣雅》:「放,效也。」古書中的用例如《尚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孔穎達疏:「能放效上世之功。」《墨子.法儀》:「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放依以從事,猶逾己。」

  金文又讀作「方」,多友鼎:「玁狁放(方)𤼈(興)」(參李學勤)

  「放」從倣效義引申表示依據。如《論語.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國語.楚語》:「盜賊司目,民無所放。」韋昭注:「放,依也。」

  「放」表示驅逐、放逐。《說文》:「放,逐也。从攴,方聲。」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齊公孫蠆、公孫竈放其大夫高止於北燕。」杜預注:「放者,宥之以遠。」《楚辭.九章.悲回風》:「求介子之所存兮,見伯夷之放迹。」王逸注:「放,放逐。」

  「放」表示釋放。如《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唐代白居易〈七德舞〉:「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放」表示捨棄、放棄。如《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漢書.哀帝紀》:「鄭聲淫而亂樂,聖王所放,其罷樂府。」顏師古注:「放,棄也。」

  「放」表示放縱、不拘束。《廣雅.釋言》:「放,妄也。」如《孟子.滕文公下》:「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信放而不祀。」趙岐注:「放縱無道,不祀先祖。」《呂氏春秋.審分》:「聽其言而察其類,無使放悖。」高誘注:「放,縱也。」

  「放」表示擱置、放下。《廣雅.釋詁四》:「放,置也。」如《莊子.知北游》:「神農隱几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姜)維至廣漢郪縣,令兵悉放器仗。」

  「放」表示發放、施與。如唐代韓愈〈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陛下恩踰慈母,仁過春陽,租賦之間例皆蠲免,所徵至少,所放至多,上恩雖弘,下困猶甚。」《紅樓夢》第39回:「這個月的月錢,連老太太、太太屋裡還沒放,是為甚麼?」又特指發放錢貨給人,定期收取利息。如《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今富商大賈,多放錢貨,中家子弟,為之保役,趨走與臣僕等勤,收稅與封君比入。」李賢注:「保役,可保信也。收稅,謂舉錢輸息利也。」956 字相關漢字: 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