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𤃬也。从水。束聲。河東有涑水。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sou1洗涤

  • shou4水有所败

  • shu4同=漱 漱口漱

  • su4水名 1.在山西省西南部,源出绛县太阴山,流经闻喜县、临猗县,至永济市西南入黄河 2.在今山东省费县

IPA国际字符集

ソク,ソウ,ショク,シュウ,シュ;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速侯切【集韻】【韻會】先侯切,𠀤音鎪。

【說文】澣也。一說以手曰涑,以足曰澣。

 又【玉篇】濯生練也。

 又【集韻】所救切【正韻】先奏切,𠀤音瘦。盪口也,與漱同。一曰水有所敗也。

 又【廣韻】桑谷切【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𠀤音速。水名。

【左傳·成十三年】伐我涑川。

【註】涑水,出河東聞喜縣。

 又【集韻】【韻會】𠀤須玉切,音粟。義同。 說文(121)

说文解字

𤃬也。[涑、亦假漱爲之。公羊傳。臨民之所漱浣也。何曰。無垢加功曰漱。去垢曰浣。齊人語。解云。無垢加功、謂但用手斗漱。去垢葢用足物。故內則云。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澣。鄭云手曰漱、足曰澣是也。若然則涑與澣別。而許不別者、許渾言、何析言也。毛詩周南箋云。汙、煩也。煩撋之用功深。澣謂濯之耳。是則澣對汙言、又分深淺。實則何之去垢、卽毛詩之汙。何之無垢加功、卽毛詩之澣。古人因義立文。後人當因文攷義耳。上文湔篆下云。一曰手澣。巳依水經注訂手爲半。依諸家用手曰涑之云則作手固未嘗非是。]从水。束聲。[速矦切。三部。]河東有涑水。[左傳曰。伐我涑川。水經曰。涑水、出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谷。今涑水出山西絳州絳縣陳村峪。伏流復出。西入聞喜縣畍。又西南入夏縣畍。經安邑縣北。西流入蒲州府猗氏縣畍。又西南經臨晉縣南、虞鄉縣北、永濟縣西南。入五姓湖。又西南入黃河。按左傳音義、此水徐仙民息錄反。字林音速。]

叶典

拼音su4“~水”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從「水」,「束」聲,用作地名。

17 字

 詳解: 金文從「水」,「束」聲,用作地名。涑[睘阝]戈:「涑[睘阝](縣)」,涑縣應在涑水流域。涑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源出絳縣太陰山,流經聞喜、臨猗,至永濟縣西南入黃河。《左傳.成公十三年》:「入我河曲,伐我涑川。」杜預注:「涑水,出河東聞喜西南,至蒲坂縣入河。」

  《說文》:「涑,𤃬也。从水束聲。河東有涑水。」段玉裁注:「涑,亦假漱為之。《公羊傳》:『臨民之所漱浣也。』何曰。『無垢加功曰漱,去垢曰浣。齊人語。』」《集韻》:「涑,以手曰涑,以足曰澣。」224 字相關漢字: 水,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