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

  • 《字源》指事 原始计数符号

  • 《漢多》甲金文以抽象的一橫表示一的概念

详细解释
  • yi1数词 最小的正整数 如:一加一等于二

  • yi1全,满

  • yi1相同,一样 如:长短不一,一视同仁

  • yi1纯一,纯正

  • yi1专一

  • yi1少许

  • yi1每,各 如:分为三队,一队十人,一人十份

  • yi1另,又

  • yi1单独

  • yi1统一,划一

  • yi1均,平

  • yi1协同

  • yi1相当于“某” 如:一天,天下着大雨,一次,他忘了带钢笔

  • yi1古代哲学概念 1.指万物的本源,“道” 2.指由“道”派生的原始浑沌之气

  • yi1指自身

  • yi1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 yi1副词 1.都,一概 2.一旦,一经 3.乃,竟然 4.忽而 5.甚,极 6.表示时间的短暂或前后动作的紧接 7.表示突然的动作或现象 8.用在重叠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是尝试性的 9.事物有几个方面,指其中的某个方面

  • yi1连词 相当于“或”

  • yi1助词 用以加强语气

  • yi1姓

IPA国际字符集

イチ,イツ;ひと,ひとつ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字部】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說文(121)

说文解字

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指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爾雅、方言所以發明轉注假借。倉頡、訓纂、?熹及凡將、急就、元尚、飛龍、聖皇諸篇。僅以四言七言成文。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爲書。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實始於許。功莫大焉。於悉切。古音第十二部。○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謂古韵也。玉裁作六書音均表。識古韵凡十七部。自倉頡造字時至唐虞三代秦漢、以及許叔重造說文曰某聲、曰讀若某者。皆條理合一不紊。故旣用徐鉉切音矣。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又恐學者未見六書音均之書。不知其所謂。乃於說文十五篇之後。附六書音均表五篇。俾形聲相表裏。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

叶典

㈠拼音yi1。

①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纯;专:专~。~心~意。

③全;满:~生。~地水。

④相同:~样。颜色不~。

⑤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⑥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⑦乃;竞:~至于此。

⑧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⑨或者:~胜~负。

⑩初次:~见如故。

⑾助词,表示程度深:“吏呼~何怒,妇啼~何苦!”

⑿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㈡拼音heng2汉字基本笔画,俗称“横”。

㈢【灬】的二简类推部件,在一简字【鱼】【鸟】【马】等字有出现。

异体:壹 𠤪 𫜢 𭟮 ⼀

异体:壹 𠤪 𫜢 𭟮 ⼀

其它释义:古壮字释义

读音hix的(语气词)。

其他解释

 略說: 甲金文與小篆字形相同,皆以一橫表示數目「一」。

23 字

 詳解: 甲金文以抽象的一橫表示一的概念。《說文》:「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从一。弌,古文一。」按「弌」字由從「戈」從「一」的字形演變而來,為「一」之繁文。春秋以後古人於「一」上加注聲符「弋」。由於「弋」字下部加有飾筆而與「戈」相混,因此金文和戰國竹簡等材料多有從「戈」從「一」的字形,如庚壺和郭店竹簡《窮達以時》簡14。

  何琳儀認為從「戈」從「一」來自從「戌」從「一」的字形,「戈」字後來再省為「弋」形,故《說文》所錄古文寫作「弌」。從五年召白虎𣪕的「貳」字字形可推斷「一」字可能也有從「戌」的寫法。唯從「戌」從「一」的字形未見於古文字材料,此處姑備一說。詳可參見「貳」。

  甲骨文「一」字用作數詞,如《合集》21575:「一牛。」亦可表示序數,即「第一」,如《合集》2703:「今一月。」甲骨文中有「一人」或「余一人」,皆為殷王自稱,《合集》41027:「余一人亡(無)𡆥(憂)。」

  金文「一」亦用作數詞,如大盂鼎:「易(賜)女(汝)鬯一卣。」又如史獸鼎以「十又一月癸未」作紀年。另毛公鼎:「余一人才(在)立(位)」,《呂氏春秋.重言》:「成王曰:『余一人與虞戲也。』」意指「成王說:『我與唐叔虞說笑而已。』」「余一人」的用法與甲骨文同,乃周王自稱。

  中山王方壺借用從「鼠」從「一」的字來表示「一」,另如《包山楚簡.五行》則有借用從「羽」從「能」的字形來表示「一」。由於「一」字筆畫簡單,容易讓人改動數目,於是後人多假借專壹之「壹」字作為「一」的大寫。專壹之「壹」現在也一般寫作「一」。參見「壹」。661 字相關漢字: 弌,戈,弋,戌,貳,鼠,羽,能,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