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三足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㠯炊。貞省聲。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者。离魅蛧蜽莫能逢之。㠯協承天休。易卦㢲木於下者爲鼎。古文㠯貝爲鼎。籒文㠯鼎爲貝。凡鼎之屬皆从鼎。

  • 《字源》象形 像鼎之形

  • 《漢多》「鼎」甲金文象三足兩耳的圓鼎,是古代煮食、盛載食物用的器皿,甲骨文常借用為貞問之「貞」。

详细解释
  • ding3古器物 常见的为圆腹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用金属或陶土等制成 盛行于商、周 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东周和汉代常用陶鼎作为陪葬的明器

  • ding3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之重器,后遂以指王位或国家政权

  • ding3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 ding3喻三方并立

  • ding3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x,巽下离上

  • ding3显赫;盛大

  • ding3最;顶

  • ding3副词 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处于某种状态 相当于“正”、“正当”

  • ding3抵拒

  • ding3用同=釘(ding4)釘

  • ding3系船之具

  • ding3姓

  • zhen1贞,问卜

IPA国际字符集

テイ,チョウ;かなえ,まさに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鼎字部】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

【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

【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又【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又【正韻】鼎,當也。

 又方也。

【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又鼎鼎,大舒也。

【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

【疏】形體寬慢也。

 又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又湖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又城門名。

【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

【註】九鼎所後入。

 又維舟曰鼎。

【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又官名。

【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

【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又姓。未將鼎澧。

 又人名。

【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又【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

【又】無說詩匡鼎來。

【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又【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

【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又叶他經切,音汀。

【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考證:〔【周禮·天官·膳夫】王旦舉。〕 謹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譌。謹照原文改爲王日一舉。 說文(121)

说文解字

三足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三足㒳耳謂器形。非謂字形也。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台也。易曰。鼎黃耳。和當作盉。許亦從俗通用。]象析木㠯炊。[巳下次第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訂。?者、判木也。反?爲?。一?析爲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張氏參誤會三足㒳耳爲字形。乃高析木之㒳旁爲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旣辨之矣。]貞省聲。[大徐本無。無此三字則上體未說。此謂上體目者貞省聲也。或曰離爲目。㢲爲木。鼎卦上離下㢲。何不以此說字乎。曰言易卦之取象則可。若六書之會意。必使二字相合成文。如人言、止戈是。目與木不相合也。故釋下體爲象形。上體爲諧聲。古叚鼎爲丁。如賈誼傳春秋鼎盛、匡衡傳匡鼎來皆是。鼎之言當也。正也。都挺切。十一部。]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者。[此字依韵會補。]离魅蛧蜽莫能逢之。㠯協承天休。[离俗用螭。依禸部則當作离。此用宣三年左傳王孫滿說。傳不言鑄鼎荆山之下。尙書古文疏證云。陜西同州朝邑縣西南三十二里有懷德城。漢縣也。漢志左馮翊褱德下曰。禹貢北條荆山在南。皇甫謐帝王世紀。禹鑄鼎於荆山。在馮翊懷德之南。山下有荆渠。酈氏水經注。懷德縣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禹貢北條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卽夏后鑄九鼎處也。]易卦㢲木於下者爲鼎。[此引易證下體象析木之意。與㬜下引易證从日一例。]古文㠯貝爲鼎。籒文㠯鼎爲貝。[二貝字小徐皆作貞。郭忠恕佩觿云。古文以貞爲鼎。籒文以鼎爲則。亦誤。今正。京房說貞字鼎聲。此古文以貝爲鼎之證也。許說𠟭???者、籒文之則員霣妘字。此籒文以鼎爲貝之證也。]凡鼎之屬皆从鼎。

叶典

拼音ding3

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②锅:~罐。~锅。

③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④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⑤大:~族。~臣。~力支持。

⑥正当,正在:~盛。

异体:鐤 鼑 㫀 䁀 𣂨 𣂰 𣃊 𣃒 𣇄 𣇎 𣇓 𣈈 𥅀 𥇴 𪔂 𫓊 ⿍ ...更多

异体:鐤 鼑 㫀 䁀 𣂨 𣂰 𣃊 𣃒 𣇄 𣇎 𣇓 𣈈 𥅀 𥇴 𪔂 𫓊 ⿍ ...更多

其他解释

 略說: 「鼎」甲金文象三足兩耳的圓鼎,是古代煮食、盛載食物用的器皿,甲骨文常借用為貞問之「貞」。

44 字

 詳解: 「鼎」字甲金文象鼎形,由於鼎的種類繁多,因此字形也有各種寫法。春秋時期「鼎」字上部漸漸接近「貝」形,《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爲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爲貞字。凡鼎之屬皆从鼎。」古「貞」、「鼎」、「貝」字形相近,參見「貞」、「貝」、「鼒」。

  「鼎」的下部本來不構成獨立部件,戰國文字為了較容易記憶,故寫作「火」形。另亦有以兩畫省略「鼎」字下部的字形,參見《郭店簡.老子甲》簡35。

  甲骨文「鼎」用作本義,《合集》31000:「新異鼎」,指新鑄的優異的鼎(劉興隆)。另,字又用作動詞,或指以鼎盛載,《合集》30997:「其鼎用三玉、犬、羊。」甲骨文常見「鼎龍」一詞,《合集》6484正:「鼎龍。」于省吾以為「鼎」讀作「當」,指現在;「龍」讀作「寵」,指寵祐,全句指現在能得上天之寵祐。

  金文用作本義,毛乍寶鼎:「毛乍(作)寶鼎。」羕陵公戈:「獻鼎之歲。」另,金文「鼎」或用作「貞」,利𣪕:「珷征商,隹(唯)甲子朝,歲鼎(貞)克䎽(聞),夙又(有)商。」「歲貞」指歲星正在其位,屬一種吉兆,利於征伐。銘文全句指武王征伐商國,甲子日的早晨,能夠聽聞歲星正在其位,迅速佔有了商地(王輝)。張政烺認為利𣪕文例「鼎」用作「當」,指歲星正當南天,姑備一說。金文「鼎」又用作人名,鼎乍父乙甗:「鼎乍(作)父乙尊彝。」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包山楚簡》簡254:「一鼎。」另,字又用作「則」,《郭店簡.老子甲》簡35:「勿(物)壯鼎(則)老。」668 字相關漢字: 貞,貝,鼒,火,當,龍,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