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衣袂也。从衣。去聲。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qu1衣袖

  • qu1撩起;举起

  • qu1分开

  • qu1除去 也作=袪袪

  • qu1褱

  • qu1衣里

IPA国际字符集

キョ,コ;あげる,さる,そで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於切,𠀤音胠。

【說文】衣袂也。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

【詩·鄭風】摻執子之袪兮。

【疏】袂是袪之本,袪是袂之末。

【禮·玉藻】深衣三袪。

【註】三袪者,謂要中之數也。袪尺二寸,圍之爲二尺四寸,三之七尺二寸。

【左傳·僖五年】披斬其袪。

 又袖口也。

【儀禮·喪服】袪尺二寸。

 又【類篇】舉袖貌。

【韓詩外傳】孟嘗君明日袪衣請受業。

【後漢·班固傳】袪黼帷,鏡淸流。

 又【集韻】丘據切,音去。義同。褱字原从罒,不从眔作。 說文(121)

说文解字

衣袂也。[鄭風遵大路、唐風羔裘傳皆曰。袪、袂也。按袪有與袂析言之者。深衣注曰。袪、袂口也。喪服記注曰。袪、袖口也。檀弓注曰。袪、袖緣口也。深衣喪服且袂與袪並言。葢袂上下徑二尺二寸。至袪則上下徑尺二寸。其義當分別也。若詩之兩言袪。則無庸分別。定本唐風傳曰。袪、袂末也。此非是。傳下文言本末。本謂羔裘。末謂豹袖。非謂袂本袪末也。]从衣。去聲。[去魚切。五部。]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此義未見其證。方言曰。袿謂之裾。郭云。裾或作袪。按下文云裾、衣袌也。此云袪、袌也。則知古有假袪爲裾者矣。袪得訓袌。故或曰藏去。或曰弆。或曰袪。皆其義也。藏物必去此而藏彼。故其義亦爲攘却。兒寛傳李奇注曰。袪、開也。散也。凡褰開曰袪。若毛傳云。袪袪、彊健皃。亦於从去得義。古無从示之袪。至集韵而後有之。唐石經。以車袪袪。从衣不誤。]袪尺二寸。[喪服記、玉藻皆有此句。上葢奪禮記曰三字。]春秋傳曰。披斬其袪。[僖五年左傳文。杜注亦曰。袪、袂也。]

叶典

拼音qu1

①袖口:“掺执子之~兮”。

②举起,撩起:~衣请业。

③同【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