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䜭也。从心。从𦥓。凡思之屬皆从思。

  • 《字源》形声 从心,囟声

  • 《漢多》古文字「思」從「囟」(指腦袋)從「心」,古人認為「腦」、「心」都是思維的器官,「思」字表示心、腦交相運用,進行思考。

详细解释
  • si1思考;想 如:深思熟虑;思前想后

  • si1思慕;想念

  • si1相怜哀;悲伤

  • si1心绪;情思

  • si1特指创作的构思

  • si1诗体的一种

  • si1助词 用于句首或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 si1语气词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

  • si1通=司 诉讼司

  • si1姓

  • sai1[䯱思]也作“䯱=䰄” 多须貌䰄

IPA国际字符集

シ,サイ;おもう,おもい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古文〕恖𠂺𡴓𢍄【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息移切,𠀤音司。

【說文】睿也。

【書·洪範】思曰睿。

【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又願也。

【詩·大雅】思皇多士。

【箋】願也。

【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又語巳辭。

【詩·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

 又語起辭。

【詩·大雅】思齊太任。又【魯頌】思樂泮水。

 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又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相吏切,音四。

【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又悲也。

【詩·小雅】䑕思泣血。

【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

【註】道德純備謂之思。

【音義】思,息嗣反。又如字。

 又叶相居切,音須。

【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又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

【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又念也。

【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說文(121)

说文解字

䜭也。[䜭也各本作容也。或以伏生尙書思心曰容說之。今正。皃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心曰容、謂五者之德。非可以恭釋皃、以從釋言、以明聰釋視聽也。谷部曰。䜭者、深通川也。引䜭畎澮歫川。引申之、凡深通皆曰䜭。思與䜭雙聲。此亦門捫也、戸護也、髮拔也之例。謂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至若尙書大傳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容。是謂不聖。劉向、董仲舒、班固皆以寛釋容。與古文尙書作五曰思、思曰睿爲異本。詳予所述尙書撰異。]从心。从𦥓。[各本作𦥓聲。今依韵會訂。韵會曰。自𦥓至心如絲相貫不絕也。然則會意非形聲。細以𦥓爲聲。固非之咍部字也。息茲切。一部。]凡思之屬皆从思。

叶典

㈠拼音si1。

①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体~迁。

②想念,挂念:~念。~恋。相~。

③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④姓。

㈡拼音sai1。

①“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②念想

异体:恖 𠂺 𠃼 𡴓 ,𢆿 𢍄 𢙥 𢙦

异体:恖 𠂺 𠃼 𡴓 ,𢆿 𢍄 𢙥 𢙦

其他解释

 略說: 古文字「思」從「囟」(指腦袋)從「心」,古人認為「腦」、「心」都是思維的器官,「思」字表示心、腦交相運用,進行思考。

58 字

 詳解: 金文、簡帛文字、小篆均從「囟」從「心」,「囟」是人頭頂的「囟門」、「腦門」(新生兒頭骨未長合處)借指腦袋。古人認為「腦」、「心」都是思維的器官;《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宋代陳思《兩宋名賢小集.寄眠雲處士》:「腦慮精難滿,心憂影或偏。」反映腦用來思慮,心用來憂慮。清代杞廬主人《時務通考.醫學.內科》:「身之運動,腦之運思」。「思」字表示心、腦交相運用,進行思考。本義是思想、思考、反思。引申為思緒、思念等。

  「思」字今人寫作從「心」從「田」,只是隸變後的結果。「思」字的金文和小篆其實都寫作「恖」,即從「囟」從「心」,粵語「腦囟都未生埋」批評別人幼稚、年紀小而不懂思考、分析事情)。「思」字中的「囟」後來被訛寫為「田」,《馬王堆漢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中曾「恖」、「思」二字同時使用,是這個訛寫過程的痕跡。

  「思」字反映古人認為所謂思想或思緒者,是腦與心的相通,「如絲之相貫不絕」(黃公紹、熊忠)。《說文》:「思,容也。從心,囟聲。」一解釋,雖然正確的記錄了「思」字之從「囟」,但「容也」一訓,後世如南唐徐鍇和清人段玉裁等都認為是「䜭也」之誤,並以「深通」為之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謂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玉篇》:「深謀遠慮曰思。」然而,「思」字的深邃或深通到底從何顯出呢?熊忠《古今韻會舉要》即解釋說:「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也。」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思之言絲也,謂纖細如絲,聯續不絕也。」此中,心腦相對,顯示古人認為腦與心都是思維的器官,而所謂思想,亦涉及某一意義的「往返曲折」,這或即西方傳統所謂的「反省」(reflection)。更有進者,與「思」字息息相關的「念」字亦表現了類似的反省結構,參見「念」。

  佛學裏的「思」對應梵語的cetana或cint,表示「底」,指心隨着境遇而起的思慮、心志、意願。《俱舍論四》曰:「思謂能令心有造作。」《大乘義章二》曰:「思願造作名思。」

  「思」是七情之一,中醫認為「脾主思」,即思考與脾臟有關,過度思慮會傷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脾在志為思,思傷脾」。《素問.舉痛論》:「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孔子主張勤學多於空想,《論語.衛靈公》:「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思」側重於推理,如「思考」、「思辨」;「想」側重於想像,如「空想」、「幻想」、「理想」。普通話口語裏「思考」的意思多用「想」來表示。《說文解字約注》:「古人言『思』,今語則言『想』。」

  金文用作人名,鮑子鼎:「中(仲)匋始(姒)﨤(及)子思,其寿君母(毋)死」,「中(仲)匋始(姒)」和「子思」都是人名,意謂希望匋姒和子思長壽,不會死去。五年龔令思戈:「龏(龔)令思」,「龔」是地名,「令」是官名,表示縣令,即一縣之行政長官,「思」是他的名字。

  戰國竹簡假借為「使」,《清華簡二.繫年》簡57:「穆王思(使)驅孟渚之麋」,「孟渚」是宋國地名,那裏是一片水澤,多見逐水草而居的麋鹿,全句意謂楚穆王派遣華孫元驅趕孟渚的麋鹿。

  又古人認為「心」、「腦」並用,意識的覺知是腦與身體一起行動而產生的,心臟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姑備一說。1330 字相關漢字: 囟,心,腦,田,恖,念,底,想,龔,令,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