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是也。从一。一㠯止。凡正之屬皆从正。

  • 《字源》会意 从止,从囗,囗像城邑之形,会征伐城邑之意,乃“征”之初文,本义是征伐

  • 《漢多》徐在國、劉釗甲金文從「止」從「丁」,「丁」亦是聲符。「丁」標示行程的目標或城邑,字象人以「止」(趾)向目標前進,為「征」的初文。本義是遠行,後多用來表示糾正、偏正之「正」。

详细解释
  • zheng4正中;平正;不偏斜

  • zheng4合规范;合标准

  • zheng4正直;公正(指人的行为)

  • zheng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 zheng4善,美好

  • zheng4纠正,匡正

  • zheng4使端正

  • zheng4治,治理

  • zheng4正法;治罪

  • zheng4定,决定

  • zheng4当;对着

  • zheng4正面 与“反面”相对 如: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

  • zheng4官长;君长

  • zheng4嫡 与“庶”相对

  • zheng4作为主体者 与“副”、“支”等相对

  • zheng4常理;常法;准则

  • zheng4大略;大要

  • zheng4听从;受教

  • zheng4止,停止

  • zheng4与“负”相对 如:正数;正号;正极

  • zheng4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 如: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多边形

  • zheng4正书或正楷 汉字字体的一种,即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楷书或真书

  • zheng4古代数目名

  • zheng4古代指“斗建”,即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时辰

  • zheng4副词 1.相当于“恰”、“只”、“仅” 2.相当于“方”、“刚刚” 3.相当于“公然”、“显然” 4.相当于“总” 5.多表疑问,相当于“何”、“怎”

  • zheng4连词 相当于“即使”、“纵使”

  • zheng4政治;政教 后作=政政

  • zheng4通=證 1.凭证;证明 2.征验;判断證

  • zheng4通=整(zheng3) 1.整顿;整理 2.旧式收据于数尾加一“正”字或“整”字,以表示后无余数整

  • zheng4通=誠(cheng2) 诚实誠

  • zheng4姓

  • zheng1通=征 1.征伐;征戍 2.赋税;抽税征

  • zheng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 zheng1射的;箭靶的中心

  • zheng1白昼

IPA国际字符集

セイ,ショウ;ただしい,ただす,まさ,ただ,まさに,かみ,たとい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字部】

〔古文〕㱏𣥔𤴓𧾸【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註】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

【郭註】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

【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

【註】正,猶定。

 又決也。

【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

【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

【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

【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

【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

【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

【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兹之正。

【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

【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

【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

【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傳】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考證:〔【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出不出反,戰不正勝。〕 謹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 說文(121)

说文解字

是也。从一。[句。]一㠯止。[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母之止姦。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凡正之屬皆从正。

叶典

㈠拼音zheng4。

①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襟危坐。

②合于法则的:~当。~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③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④恰好:~好。~中下怀。

⑤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⑥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⑦纯,不杂:~色。~宗。~统。纯~。

⑧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⑨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⑩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⑾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

⑿姓。

㈡拼音zheng1。“~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异体:靕 㱏 𠂛 𠙺 𠤭 ,𢘫 ,𣥆 𣥔 ,𤴓 𧾸 ,𫠱

异体:靕 㱏 𠂛 𠙺 𠤭 ,𢘫 ,𣥆 𣥔 ,𤴓 𧾸 ,𫠱

其他解释

 略說: 甲金文從「止」從「丁」,「丁」亦是聲符(徐在國、劉釗)。「丁」標示行程的目標或城邑,字象人以「止」(趾)向目標前進,為「征」的初文。本義是遠行,後多用來表示糾正、偏正之「正」。

88 字

 詳解: 甲金文從「止」從「丁」,「丁」亦是聲符(徐在國、劉釗)。「丁」標示行程的目標或城邑,字象人以「止」(趾)向目標前進,為「征」的初文。本義是遠行,後多用來表示糾正、偏正之「正」。

  甲金文或於字下疊加從兩「止」。另西周金文「正」所從「丁」或填實作一圓點,或簡化作一橫畫。春秋金文或加短橫為飾,與《說文》古文「㱏」字形相同。《郭店簡.唐虞之道》簡3或於「正」字上加注「丁」聲。《說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㱏,古文正,从二。二,古文上字。𧾸,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

  「正」的本義為遠行,即象人以足趾(止)向預先想好的目的地進發,因此「正」、「征」的本義開始時並未固定在軍旅討伐之上,巡視邦國或郊野狩獵都可以通稱為「正」(吳其昌)。唯後世多偏重於其征伐義。由於「正」常常用來表示糾正和偏正的意思,所以加注「彳」旁分化出「征」字(裘錫圭)。參見「征」。

  甲骨文「正」讀作「征」,指討伐,《合集》6441:「今者王正(征)土方」,表示現在王要討伐土方。又用為紀時之辭,《合集》22723:「才(在)正月。」甲骨文中多見「正月」一詞,意即一年的首個月。「正」或可用作地名,《合集》22246:「正受禾」,指於名叫正的地方接受穀子。又用作祭名,《合集》14315正:「正祖乙。」

  金文「正」讀作「征」,指征伐。邐方鼎:「隹(唯)王正(征)井方。」另有「正月」一詞,表示一年的首個月,君夫𣪕蓋:「唯正月初吉乙亥。」或指官長,五祀衛鼎:「正廼(乃)訊厲」,全句指官長便問訊厲。毛公鼎:「無唯正𦖞(聞),引(矧)其唯王智(知)?廼(乃)為是喪我國。」全句指連官長也沒有聽聞過,難道君王會知道嗎?於是我國便滅亡。《爾雅.釋詁》:「正、伯,長也。」又讀作「政」,指政令,大盂鼎:「于玟(文)王正(政)德。」《釋名.釋言語》:「政,正也。下所取正也。」另「正」又有考核之義,師遽𣪕蓋:「王𢓊(誕)正師氏」,指王考核師氏。

  戰國竹簡「正」指正直,《上博竹書一.緇衣》簡2:「靜(靖)龏(恭)尒(爾)立(位),𡥆(好)是正植(直)」,意即妥善恭敬地擔任你的職位,並去親近任用正直的人。又用作「征」,指征稅,《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6:「専(輔)為正(征)籍,㠯(以)正(征)關市」,指輔助征收稅項,以向通過關市的人征稅。又用作「政」,指政事,《郭店簡.性自命出》簡56-57:「上交近事君,下交得眾近從正(政),攸(修)身近至仁。」全句指依循道德與上交往,即近於掌握侍奉君主之道;依循道德與下交往,能得到眾人的信賴,近於懂得妥善處理政務;以道德修身即近於仁德的達成。1087 字相關漢字: 止,丁,征,㱏,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