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从竹生。古者隨作笙。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sheng1一种传统的民族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九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 旧说有大、小两种,大者名巢,小者名和 现经改良,用二十四管,吹奏效果更好哦

  • sheng1古代东方之乐

  • sheng1微小之物,今称星

  • sheng1竹簟,竹席

  • sheng1竹名

  • sheng1春秋时鲁国地名 或谓即“笙渎”,亦即“句渎”或“沟渎”,汉代为句阳县,其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北

IPA国际字符集

ショウ,ソウ,セイ,シン;ふえ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

【廣韻】樂器也。

【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

【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

【前漢·律歷志】匏曰笙。

【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書·益稷篇】笙鏞以閒。

【詩·小雅】笙磬同音。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

【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

【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

【註】笙,魯境。

 又簟名。

【揚子·方言】簟謂之笙。

【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叶師莊切。

【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

【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

【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考證:〔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謹按此數語出博雅,誤列入釋名語中。今於以瓠句上增博雅釋樂四字。〔【白虎通】笙之爲言施也,牙也。萬物始施而牙,太蔟之氣也。〕 謹按原文笙作匏上二語乃匏之訓詁,與笙字無涉。今据本書改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書·益稷謨】笙鏞以閒。〕 謹按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說文(121)

说文解字

十三簧。[蒙上管樂而言。故不云管樂也。大鄭周禮注曰。笙十三簧。按廣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爲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磬謂之笙鐘、笙磬。笙猶生也。東爲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見釋樂。孫云。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从竹生。[列管故从竹。正月之音故从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韵會本無聲字爲長。所庚切。十一部。]古者隨作笙。[通典曰。出世本。]

叶典

拼音sheng1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

异体:𤯛

异体: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