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字源》会意兼形声 从口,从臭,臭亦声……本字是臭……后乃为造专字

  • 《漢多》從「口」從「臭」,「臭」亦聲,本義為嗅覺,即用鼻子辨別氣味。

详细解释
  • xiu4用鼻子辨别气味

IPA国际字符集

キュウ,ク;かぐ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廣韻】【集韻】【正韻】𠀤許救切,音珛。

【集韻】與齅同,以鼻就臭。

【廣韻】以鼻取氣。

【論語】三嗅而作。

【莊子·人閒世】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韻會】亦作臭。

 又【集韻】香仲切,音𧽒。義同。


考證:〔【莊子·逍遙遊】嗅之,則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 謹按逍遙遊無此文,謹照原書逍遙遊改人閒世。醒改酲。 廣韻(1008)

叶典

拼音xiu4闻,用鼻子辨别气味:~觉。~神经。

异体:齅 㗜 𥈍 𪕿 𪖻 𭊴

异体:齅 㗜 𥈍 𪕿 𪖻 𭊴

其他解释

 略說: 從「口」從「臭」,「臭」亦聲,本義為嗅覺,即用鼻子辨別氣味。

30 字

 詳解: 從「口」從「臭」,「臭」亦聲,本義為嗅覺,即用鼻子辨別氣味。「嗅」為後起字,其初文為「臭」,古以「臭」作「嗅」,後乃為造專字,參見「臭」。《玉篇‧鼻部》:「齅,《說文》:『以鼻就臭也。』亦作嗅。」《論語‧鄉黨》:「子路共之,三嗅而作。」邢昺疏:「嗅,謂鼻歆其氣。」宋梅堯臣〈詠懷〉詩之一:「維鼻主於嗅,維舌主於嘗。」

  「嗅」在近現代漢語中亦引申為感覺。老舍《四世同堂》段46:「笑意與亮光馬上由他的臉上消逝,他嗅到了危險。」212 字相關漢字: 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