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𦮃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从北。

  • 《字源》会意 像二人相背之形,为乖背之背的初文

  • 《漢多》甲金文象兩人相背,是「背」的初文。北方是背陰的一方,方位詞「北」是從「背」派生出來,本義是北方。

详细解释
  • bei4乖违;相背 后作=背背

  • bei4脊背

  • bei3方位名 与“南”相对 面向日出,左手方向为北

  • bei3(军队)败走 也泛指失败

  • bei3姓

IPA国际字符集

ホク,ハイ,ヘ;きた,にげる

康熙字典

【子集下】【匕字部】

〔古文〕𧉥【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𠀤綳入聲。

【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

【徐曰】乖者,相背違也。

【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

【玉篇】方名。

【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

【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

【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𠀤音背。

【集韻】違也。

【正韻】分異也。

【書·舜典】分北三苗。

【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說文(121)

说文解字

𦮃也。[乖者、戾也。此於其形得其義也。軍奔曰北。其引伸之義也。謂背而走也。韋昭注國語曰。北者、古之背字。又引伸之爲北方。尙書大傳、白虎通、漢律曆志皆言北方、伏方也。陽氣在下。萬物伏藏。亦乖之義也。]从二人相背。[博墨切。一部。]凡北之屬皆从北。

叶典

㈠拼音bei3。

①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

②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㈡拼音bei4。古同【背】,违背,违反。

异体:北 北

异体:北 北

其他解释

 略說: 甲金文象兩人相背,是「背」的初文。北方是背陰的一方,方位詞「北」是從「背」派生出來,本義是北方。

48 字

 詳解: 甲金文象兩人相背,是「背」的初文。北方是背陰的一方,方位詞「北」是從「背」派生出來,後來由於「北」常常用來表示北方,故在「北」上加注「肉」旁分化出「背」字來表示違背的本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北者,古之背字,又引伸之為北方。」《戰國策.齊策六》:「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反北之心」即謀反背叛之心。由背對之義引申,古代軍隊戰敗後背着敵方逃跑稱為「敗北」,或單稱「北」。《左傳.桓公九年》:「鬭廉衡陳其師於巴師之中以戰,而北。」戰勝後乘勝追擊,稱為「逐北」,表示追趕背敵而逃的士兵。《韓非子.解老》:「上不事馬於戰鬭逐北」,表示君主不在作戰交鋒和追擊敗敵中使用馬(張覺)。《莊子.則陽》:「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甲骨文用作方位詞,表示北方,《合集》12870甲:「癸亥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屯南》1066:「王其征北方」。《合集》36975:「北土受年,吉」。表示北土的農作物豐收,吉利。

  金文也表示北方,「北鄉(嚮)」即面向北方。善夫山鼎:「南宮乎入右善夫山入門,立中廷,北鄉(嚮)。」古代君王面南而坐,臣下必須向北站立面見君王。又用作國名,典籍作「邶」。邶伯尊:「北(邶)白(伯)」,其地在故商邑朝歌北,即在今河南省淇縣以北,湯陰東南一帶。

  戰國竹簡也用作國名,《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26:「北(邶)白(柏)舟」,即《詩經.邶風.柏舟》一詩的篇名。漢帛書表示背脊,《馬王堆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第38行:「北(背)痛、要(腰)痛、尻痛」。

  《說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从北。」689 字相關漢字: 背,肉,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