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懣也。从心。賁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fen4郁结于心

  • fen4忿怒;怨恨

  • fen4发

  • fen4乱

  • fen4困厄

IPA国际字符集

フン;いきどおる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唐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𠀤墳上聲。

【說文】懣也。从心賁聲。

【周語】陽癉憤盈。

【註】積也。鬱積而怒滿也。

 又【集韻】或作𢤬。亦作賁。

【禮·樂記】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

【音義】依註讀爲憤,扶粉反。

 又作馮。

【莊子·盜跖篇】侅溺於馮氣,郭象讀。

 又【韻會】【正韻】𠀤房問切,音與分同。滿也。

【論語】不憤不啓。

【又】發憤忘食。◎按註𠀤上聲,字書有上去二音。又叶符筠切,音焚。

【蘇轍·祭范鎭文】力諫不從,遂致爲臣。開門接士,不怨不憤。


【說文】憤本字。憤字从芔作。 說文(121)

说文解字

懣也。从心。賁聲。[房吻切。十三部。]

叶典

【愤】的繁体字。

异体:愤 憤

异体:愤 憤

其他解释

 略說: 從「心」,「賁」聲。本義是鬱悶、煩悶,引申表示憤怒、憤恨。

29 字

 詳解: 從「心」,「賁」聲。本義是鬱悶、煩悶。《說文》:「憤,懣也。从心,賁聲。」如《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注:「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憤不啟」指不到苦思不通、鬱結於心時不去啟發他。又如《文選.王仲宣〈登樓賦〉》:「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發憤」表示發泄心中的鬱悶。如《楚辭.九章.惜誦》:「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史記.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後亦同「發奮」,表示勤奮、奮發。如《史記.孔子世家》:「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又如成語「發憤圖強」(亦作「發奮圖強」)。

  「憤」引申表示憤怒、憤恨。如宋玉〈大言賦〉:「壯士憤兮絕天維,北斗戾兮太山夷。」《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漢遭王莽,宗廟廢絕,豪傑憤怒,兆人塗炭。」

  「憤」還表示充盈、充滿。如《逸周書.時訓》「陰氣憤盈」,朱右曾集訓校釋:「憤,盛也,滿也。」《左傳.僖公十五年》:「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孔穎達疏:「言馬之亂氣狡戾而憤滿。」488 字相關漢字: 心,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