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訊也。从口。門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wen4询问 如:问事处;不懂就问

  • wen4论难;探讨

  • wen4考察;过问

  • wen4审讯(罪犯) 如:审问;问案

  • wen4责问;追究

  • wen4打听;寻访

  • wen4中医术语 即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及病史等

  • wen4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 wen4馈赠

  • wen4慰问;探望 如:问号;问安

  • wen4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 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 wen4通=聞 1.告诉 2.音讯;信息 3.名声聞

  • wen4介词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 wen4姓

IPA国际字符集

モン,ブン;とう,とい,とん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𠳅【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𠀤聞去聲。

【說文】訊也。

【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

【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又【爾雅·釋言】聘問也。

【儀禮·聘禮】小聘曰問。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

【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

【詩·鄭風】雜佩以問之。

【傳】問,遺也。

【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

【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又訊罪曰問。

【詩·魯頌】淑問如臯陶。

【註】淑,善。問,訊囚也。

 又命也。

【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

【註】問,命也。

 又姓。

【廣韻】今襄州有之。

【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又【正韻】與聞同,聲問也。

【詩·大雅】宣昭義問。

【又】亦不隕厥問。


考證:〔【禮·曲禮】凡以苞苴簟笥問人者。〕 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 說文(121)

说文解字

訊也。[言部曰。訊、問也。引伸爲禮之聘問。]从口。門聲。[亾運切。十三部。]

叶典

【问】的繁体字。

异体:问

异体:问

其他解释

 略說: 甲金文從「門」從「口」,或從二「口」。小篆從「口」,「門」聲,本義是訊問、審問。引申為詢問、疑問。

49 字

 詳解: 甲金文從「門」從「口」,或從二「口」。小篆從「口」,「門」聲,本義是訊問,《說文》:「問,訊也。从口,門聲。」甲金文與小篆形同,唯兩者所代表的詞未必相同。甲骨文辭殘,其義不明。金文「問」字用為人名,史問鐘:「史問自乍(作)昪鐘」。甲金文「問」均未有用作訊問的意思,因此它所代表的詞本義不一定是訊問。

  秦簡中「問」用作訊問,與小篆所代表的詞詞義相同。《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甲盜不盈一錢,行乙室,乙弗覺,問乙論可(何)殹(也)?毋論。」全句指甲偷去不足一錢,前往乙家,乙沒有發覺,問乙應當如何論處?不應論罪。

  馬王堆帛書「問」亦用作本義,指詢問。《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第12行:「奉陽君甚怒於齊,使勺(趙)足問之臣」,指奉陽君對齊國感到甚為憤怒,命令趙國向我詢問這件事。

  另,金文「問」嘗借「聞」字表示其詞義,而「聞」與「婚」、「䎽」古同字,可見「問」與「昏」音近字通。戰國竹簡即曾借「昏」為「問」,《郭店楚簡.魯穆公問子思》簡3:「向(嚮)者吾昏(問)忠臣於子思。」

  傳世文獻多借「問」為「聞」,表示告訴,《戰國策.齊策三》:「或以問孟嘗君」,高誘注:「問,告。」或表示音訊、信息,《左傳.莊公八年》:「期戍,公問不至。」或表示名聲,《墨子.非命下》:「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550 字相關漢字: 門,口,聞,婚,䎽,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