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IPA国际字符集

トツ,ドツ,ジュツ,デツ,ナチ,ゼツ,ネチ,ニュチ;どもる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正韻】𠀤奴骨切。與訥同。

【集韻】或作詘。

【玉篇】遲鈍也。

【集韻】言難也。

【禮·檀弓】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諸其口。

【前漢·李廣傳】呐口少言。

【註】呐,亦訥字。

【鮑宣傳】呐鈍于辭。

 又【集韻】如劣切【韻會】【正韻】儒劣切,𠀤音𤑔。

【集韻】言緩也。或書作㕯。

 又【廣韻】【集韻】𠀤女劣切,音笍。

【廣韻】嗗呐,聲不出。

【集韻】或書作㕯。

 又【集韻】【韻會】𠀤女律切,音柮。語不明。◎按㕯呐二字,音義略同。然玉篇、廣韻,㕯呐俱分載,不言呐同㕯,惟集韻如劣、女劣二切,㕯、呐無異。㕯字作内下口。 玉篇(543)

叶典

同【呐】字。

其他解释

 略說: 從「口」,「內」聲,同「訥」,表示言語遲鈍。

22 字

 詳解: 從「口」,「內」聲,同「訥」,表示言語遲鈍。《韓非子‧八經》:「吶者言之疑,辯者言之信。」

  「吶」也表示吶喊、大叫。《水滸傳》第三回:「且說史進就中堂又放起火來,大開了莊門,吶聲喊,殺將出來。」97 字相關漢字: 口,內,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