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枏也。可食。從木。每聲。

  • 《字源》形声

  • 《字源》异体 楳

详细解释
  • mei2柟,即楠

  • mei2果木名 蔷薇科,落叶乔木,也少有灌木 早春开花,后生叶芽 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 气味清香 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果实可生食,也可以制成蜜饯和果酱等 未熟果加工成乌梅,供药用,花供观赏 木质坚实,可作器物

  • mei2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 mei2梅树的花 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

  • mei2悲酸貌

  • mei2节侯名 初夏时节,江、淮流域的雨季较长,正值梅子黄熟时期,古称这一时期为“梅”或“梅雨时节” 又因这时空气潮湿,器物易霉,故又称“梅雨时节” 又因这时空气潮湿,器物易霉,故又称“霉雨时节”

  • mei2商代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南

  • mei2古州名 北宋置,治今广东省梅州市

  • mei2姓

IPA国际字符集

バイ,メ;うめ {"JIS包摂規準・UCS統合規則": ["梅"]}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古文〕𣐥槑【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模杯切【韻會】謀杯切,𠀤音枚。或作槑、楳,亦作𣒫。

【說文】枏也。

【爾雅·釋木】梅,枏。

【陸璣·條梅疏】似豫章大木也。又【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禮·內則】梅諸。

【名物疏】陸璣所釋有條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實之乾䕩,似杏實酢者也。

 又【爾雅·釋木】時,英梅。

【註】雀梅。

 又【爾雅·釋木】朹檕梅。

【註】狀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

 又【埤雅】江、湘、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蒸鬱成雨,謂之梅雨。

【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芒種後逢壬出梅。

 又楊梅,果名。

【越郡志】會稽楊梅爲天下之奇。

 又梅梅,猶昧昧,居喪之容也。

【禮·玉藻】視容瞿瞿梅梅。

 又州名,屬廣東。

【南宋·地理志】改敬州爲梅州。

 又姓。

【廣韻】出汝南。漢梅福、梅鋗。

 又【集韻】毋罪切,音浼。亦姓也。槑字原从二杲作。又𣕱。


考證:〔【書·說命】若作和羹,汝惟鹽梅。〕 謹照原文汝惟改爾惟。〔【爾雅·釋木】朹槧梅。〕 謹照原文槧改檕。 說文(121)

说文解字

枏也。可食。從木。每聲。[莫桮切。古音在一部。按釋木曰。梅、枏也。毛詩秦風、陳風傳皆曰。梅、枏也。與爾雅同。但爾雅、毛傳皆謂楩枏之枏。毛公於召南摽有梅、曹風其子在梅、小雅四月侯栗侯梅、無傳。而秦、陳乃訓爲枏。此以見召南等之梅與秦、陳之梅判然二物。召南之梅今之酸果也。秦陳之梅今之楠樹也。楠樹見於爾雅者也。酸果之梅不見於爾雅者也。樊光釋爾雅曰。荆州曰梅。楊州曰枏。益州曰赤楩。孫炎釋爾雅曰。荆州曰梅。楊州曰枏。陸機疏草木曰。梅樹皮葉似豫樟。皆謂楠樹也。枏亦名梅。後世取梅爲酸果之名。而梅之本義廢矣。郭釋爾雅乃云似杏、實酢。篇、韵襲之。轉謂酸果有枏名。此誤之甚者也。然則許以枏梅二篆廁諸果之閒。又云可食。豈非始誤與。曰此淺人所改竄也。如許謂梅、酸果。其立文當先梅篆、云酸果也。次枏篆、云梅也。棃杏李桃等不云可食。何必獨云可食哉。許意某爲酸果正字。故某篆解云酸果也。從木從甘。其字當本廁𣐈下杏上。而枏梅二篆當本廁諸木名之閒。淺人易其處。又增竄其文耳。以許書律羣經。則凡酸果之字作梅、皆假借也。凡某人之字作某、亦皆假借也。假借行而本義廢。固不可勝數矣。]

叶典

拼音mei2

①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花。~子。

②姓。

异体:栂 楳 槑 梅 𣏁 𣐥 𣒫 𤯏 梅

异体:栂 楳 槑 梅 𣏁 𣐥 𣒫 𤯏 梅

其他解释

 略說: 從「木」,「每」聲,本義是梅樹、梅子。

19 字

 詳解: 「梅」字的古文字作「某」,表示樹上長着酸酸甜甜的梅子,後再加「木」為意符,造「楳」字。其後,換為聲符「每」,造「梅」字,沿用至今。

  段玉裁認為,梅可解作酸果之「梅」,亦可解作「枏」,同「柟」,即楠樹。《說文》:「梅,枏也。可食。从木,每聲。楳,或从某。」段玉裁注:「《召南》之梅,今之酸果也;《秦》、《陳》之梅,今之楠樹也。」164 字相關漢字: 木,每,某,楳,枏,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