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鎗鏓。鐘聲也。从金。倉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cheng1金、钟之声 字也作=鏘鏘

  • cheng1鼎类

  • cheng1酒器

  • qiang1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尖头

  • qiang1火器,发射弹药的武器

  • qiang1茶叶的嫩芽

  • qiang1旧指考试时作弊,替别人做文章或答题

  • qiang1同=瑲 玉声瑲

  • qiang4髹漆工艺的一种 如:鎗金,鎗银

IPA国际字符集

ソウ,ショウ;やり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𠀤音璫。

【說文】鐘聲也。

【後漢·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郊大路之衢。

【博雅】聲也。

【集韻】或作鏿。

 又【廣韻】鼎類。

【六書故】三足鬴也。俗作鐺。

 又【正韻】酒器。南齊竟陵王子良,遺何默以徐景山酒鎗。古借用倉。

 又【集韻】鋤庚切,音傖。亦鐘聲也。

 又【集韻】千羊切,音瑲。與鏘同。

【史記·樂書】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鎗而已也。

【前漢·禮樂志】但能紀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義。

【註】鏗鎗,金石之聲也。

【潘岳·籍田賦】衝牙錚鎗。

 又與鶬通。

【詩·周頌·鞗革有鶬釋文】鶬,七羊反。本亦作鎗。

【傳】有鶬,言有法度也。

【箋】鶬,金飾貌。

 又長腰鎗,米別名。

【李賀·憶昌谷山居詩】長鎗江米熟。

【註】江米,江南所貢玉粒。

 又【字彙補】鎗去聲,髹工有鎗金鎗銀法。見輟耕錄。

 【正字通】俗以鎗爲刀槍字,誤。 說文(121)

说文解字

鎗鏓。[二字各本無。今依全書例補之。雙聲字也。]鐘聲也。[引申爲他聲。詩采𦬊。八鸞鎗鎗。毛曰。聲也。韓奕作將將。烈祖作鶬鶬。皆叚借字。或作鏘鏘。乃俗字。漢書禮樂志鏗鎗。藝文志作鏗鏘。廣雅作銵鎗。]从金。倉聲。[楚庚切。按古音七羊反。在十部。]

叶典

㈠拼音qiang1。同【枪】。

㈡拼音cheng1。

①钟声。

②鼎。

③酒器。

异体:

㈡鏿 鑓 𬬰

异体:

㈡鏿 鑓 𬬰

其他解释

 略說: 金文、小篆從「金」,「倉」聲,本義是鐘聲,用作擬聲詞。後又引申為響亮清脆的聲音,特別是金屬碰擊發出的聲音。

53 字

 詳解: 金文、小篆從「金」,「倉」聲,本義是鐘聲,用作擬聲詞。後又引申為響亮清脆的聲音,特別是金屬碰擊發出的聲音。《說文》:「鎗,鐘聲也。从金,倉聲。」《淮南子.說山訓》:「范氏之敗,有竊其鍾負而走者,鎗然有聲。」「鍾」即是「鐘」;「鎗然」用作形容金屬器物發出的淸脆聲音;這句指范氏敗亡之時,有人偷了他的大鐘,這人背着大鐘逃走,大鐘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這個故事就是成語「掩耳盜鈴」的出處。文獻常以「鏗鎗」連用,亦指響亮的聲音。「鏗鎗」現在寫作「鏗鏘」。《禮記.樂記》:「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鎗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意指君子聽音樂,並非只欣賞那些鏗鏘悅耳的聲音,而是從聲音中產生聯想並與自己的內心感情相合。《漢書.禮樂志》:「故自公卿大夫觀聽者,但聞鏗鎗,不曉其意。」意謂公卿大夫聽雅樂正樂,只聽到洪亮的聲音,卻不知其中的意義。

  「鎗」後來又指一種古代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金屬尖頭,即「槍」。《將苑.地勢》:「蘆葦相參,竹樹交映,此鎗鉾之地也。」「鉾」即「矛」;意指在蘆葦與竹樹相互交錯生長的地帶,適合以槍矛作戰。後來亦指考試時作弊,替別人做文章或答題,即「鎗手」、「作鎗」。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凡是考試都可以請鎗手進場冒名頂替。」又:「請你作鎗的是誰?」粵語現在仍有「請槍」、「槍手」等詞,泛指替別人做功課、考試或做事。

  金文用作本義,梁其鐘:「鎗鎗鏓鏓」,形容鐘聲的擬聲詞。西周金文借「倉」為「鎗」,㝬鐘:「倉倉恖恖」。

  「鎗」字在傳世文獻中假借作「蹌」字。《荀子.大略》:「朝廷之美,濟濟鎗鎗。」楊倞注:「鎗與蹌同。濟濟,多士貌;蹌蹌,有行列貌。」意指朝廷之美,人才眾多,而且行列有序。文獻又以「瑲」為「鎗」。《詩經.小雅.采芑》:「約軧錯衡,八鸞瑲瑲。」陸德明《經典釋文》:「瑲瑲,本亦作鎗。」「約軧」即以皮革包裹車軸;「錯衡」即在車前扶手的橫木上飾以花紋;「鸞」即結在馬口旁的鈴鐺。這兩句詩指戰車纏着皮革,車橫木飾以花紋,美輪美奐,四匹戰馬奮力衝前,八個鈴鐺「鎗鎗」作響。845 字相關漢字: 金,倉,鍾,鐘,槍,鉾,矛,蹌,瑲,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