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高也。从卪。召聲。

  • 《字源》形声

  • 《漢多》「卲」字甲骨文從「刀」從「卩」,構形初義不明。金文從「卩」,「召」聲,本義疑為高。

详细解释
  • shao4高尚;美好

IPA国际字符集

ショウ,ジョウ;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字部】 【唐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𠀤音劭。

【說文】高也。从卪,召聲。年高德卲。从邑,誤。

【揚子·法言】種蠡不彊諫而山棲,賢不足卲也。又【集韻】時饒切,音韶。義同。 說文(121)

说文解字

高也。[廣雅釋詁同。法言曰。公儀子、董仲舒之才之卲也。又曰。賢皆不足卲也。]从卪。召聲。[寔照切。二部。]

叶典

拼音shao4

①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

②姓。<韩国释义>【劭】的讹字。

异体:𬍨

异体:𬍨

其他解释

 略說: 「卲」字甲骨文從「刀」從「卩」,構形初義不明。金文從「卩」,「召」聲,本義疑為高。

41 字

 詳解: 「卲」字甲骨文從「刀」從「卩」,構形初義不明。金文從「卩」,「召」聲,本義疑為高,《說文》:「卲,高也。从卪,召聲。」

  金文從「卩」,「召」聲,相當於後世典籍的「昭」字,𠫑羌鐘「卲」字從「日」從「召」從「卩」,可視為「卲」字變為「昭」字的過渡(郭沫若)。

  甲骨文用作祭名,或祭所之名。金文表示彰明、顯揚,典籍作「昭」,𠫑羌鐘:「令(命)于晉公,卲(昭)于天子,用明則之于銘。」《左傳.定公四年》:「以昭周公之明德」。又用作周天子的稱號,典籍作「昭王」,牆盤:「宏魯卲(昭)王」。又表示明,「卲(昭)告」即明告,沈子它簋:「卲(昭)告朕吾考」。《尚書.湯誓》:「敢昭告于皇皇后帝」。292 字相關漢字: 刀,卩,召,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