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字源解析

基本解释
  • 《說文》肥也。从肉。高聲。

  • 《字源》形声

详细解释
  • gao1肥

  • gao1油脂

  • gao1油脂和香料制成的化妆品 如:洗发膏;雪花膏

  • gao1浓稠的膏状物 如:牙膏;药膏;雪梨膏

  • gao1肥沃

  • gao1恩泽

  • gao1甘美

  • gao1物的精华

  • gao1古代医学称人的心脏下部

  • gao1人的尿上白沫

  • gao4滋润

  • gao4注油使其润滑 如:膏油

  • gao4蘸 如:膏墨

IPA国际字符集

コウ;あぶら,こえる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

【說文】肥也。

【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

【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

【易·鼎卦】雉膏不食。

【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

【註】膏,肥也。

【又】夫膏𥹭之性,難正也。

【註】膏,肉之肥者。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

【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

【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

【註】心下爲膏。

 又【正韻】澤也。

【博雅】膏,滑澤也。

【易·屯卦】屯其膏。

【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

【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又甘也。

【禮·禮運】天降膏露。

【註】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

【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

【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𠀤音誥。潤也。

【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

【釋文】膏,古報反。

【禮·內則】脂膏以膏之。

【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考證:〔【詩·衞風】豈無膏沐,誰的爲容。〕 謹照原文誰的改誰適。 說文(121)

说文解字

肥也。[按肥當作脂。脂字不廁於此者、許嚴人物之別。自胙篆巳下乃謂人所食者。膏謂人脂。在人者可假以名物。如無角者膏是也。脂專謂物。在物者不得假以名人也。]从肉。高聲。[古勞切。二部。]

叶典

㈠拼音gao1。

①肥,肥肉:~粱(肥肉、细粮)。~腴。~沃。

②脂油:春雨如~。~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③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肓。

㈡拼音gao4。

①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油。

②把毛笔画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笔画。~墨。

异体:𥆕 𭳇 𮌔

异体:𥆕 𭳇 𮌔

其他解释

 略說: 從「肉」,「高」聲,本義為脂肪。

16 字

 詳解: 從「肉」,「高」聲,本義為脂肪。《說文》:「膏,𦘺也。从肉,高聲。」甲骨文「膏」或以無「口」形之「高」作聲符,或移「口」旁於「肉」下。《古璽彙編》1236「膏」字把「肉」和「高」分置左右,偏旁位置與上「高」下「肉」的寫法不同。

  甲骨文中「膏」用作地名,《合集》10918:「王狩膏。」又《合集》28188:「自瀼至于膏,亡(無)災。」「膏」在陶文與璽印文字中都用作人名。

  傳世文獻中「膏」從油脂引申到濃稠的膏狀物,如藥膏。《後漢書.方術傳》:「若在腸胃,則繼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另,混和油脂和香料而成的也稱為「膏」,《詩.衛風.伯兮》:「豈無膏沐」,朱熹集傳:「膏,所以澤髮者。」

  又「膏」從油脂引申有肥沃的意思,晉潘岳〈藉田賦〉:「膏壤平坻。」另字亦有滋潤之義,《廣雅.釋言》:「膏,澤也。」《詩.曹風.下泉》:「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孔穎達疏:「此苗所以得盛者,由上天以陰雨膏潤之。」410 字相關漢字: 肉,高,口